高师院校图书情报系统文献采访新探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4-06-25
  4.3 建立制度,培养人才
  长期以来,高师院校图情系统,尤其是其中的院、系和研究所资料室成为学校政策性人事关系岗位,甚至被称为“收容站”和“养老站”。这些岗位上的许多工作人员业务理论和技能偏低,难以担当学科专业文献资源采访重任。因此,在高师院校图情系统中实施“学科馆员文献采访模式",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培养“学科馆员”刻不容缓。
  “学科馆员制度”发源于美国,在欧美发达国家图书馆界盛行,20世纪末引入中国,现已在清华大学等国内大学图情系统中推广。它是一种以学科为对象、以“学科馆员”为核心的先进的办馆理念和全新的服务方式。在高师院校图情系统中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就是要从上至下地转变传统的“参考馆员”办馆理念和服务方式,着力培养具备图情基本理论和技能,又具有某一学科专业知识,能够为该学科专业文献建设和使用提供深层次导航和服务的复合型图书馆员,即“学科馆员”,让他们在“学科馆员文献采访模式"中担当主角。首先,从高师院校图情系统,尤其是各院、系和研究所中选择业务水平高、具有某一学科高学历或有一定专业背景和科研能力的人员,让他们摆脱行政和事务性工作,成为专职“学科馆员”,专心致志地追踪某一学科的发展前沿,开展该学科专业文献的采访工作和深层次的专业文献服务。其次,从各学科专业的研究生中挑选和培养“学科馆员”。这些研究生长期在某一学科进行专业学习和科研,掌握了该学科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如果对他们进行相应的图情理论和技能培训,他们便能在实际工作中较快地担当起“学科馆员”的重任。这样,既改革了图情采访工作,又培养了年轻的专业人才。
  “学科馆员”的培养既要能成才,还要留得住。这就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以及宽松的学术氛围,同时,强化每一位“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要求他们真正成为学科专业文献采访的“狩猎者”“导航员”和“联络员”,以及深层次专业文献服务的“拓荒者”和“探究者”,并将工作绩效与职称晋升和奖励机制等挂钩。每一位“学科馆员”也应该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是一个互利双赢的工作,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结合工作实际开展科研,将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高师院校图情系统文献采访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提出以人文本,以“学科馆员”为核心的高师院校图情系统文献采访创新模式,可以成为该系统文献采访改革的突破口,势必给这项工作的开展带来新的契机。
  
  [参考文献]
  [1] 曹 均.论高校图书馆图书多维化“访”与“采”[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7(3):18—21.
  [2] 庞恩旭.图书馆文献采访理论述评[J].图书与情报,2004(2):35—37.
  [3] 资 芸.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辅助决策系统研究[D/OL].http://www.cnki.net.
  [4] 杨小华.试论高校研究生的信息商培养[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8(1):130—132.
  [5] 邱均平. 论知识管理与竞争情报[J].图书情报工作,2000(4):11—14.
  [6] 汪 冰. 试析情报科学研究的若干重点与发展方向[J].情报科学,1998,16(4):295—304.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