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大学图书馆的时代使命与实现方略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05
[关键词] 现代大学 图书馆使命 实现方略
图书馆作为现代大学的重要机构,在全面推进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和生成现代大学文化的过程中,担负着极为重要和极其艰巨的新使命。既要立足国情,紧跟现代大学教育创新实践的发展,探索新形势下我国大学发展和新特点,不断拓展自身职能作用,修正发展定位,为学校的教育创新和全面发展作出应有贡献。同时,又要揭示高校图书馆在知识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矛盾,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整合学校图书资源、凝聚学校科研成果,开创大学图书工作新局面。
一、现代大学图书馆使命渲染
在现代大学全面发展中,图书馆的使命是应多层次、多方位、多目标的,除了具有一般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外,还负有现代大学发展要求所赋予的特殊使命,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必须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大众,在大经济、大教育和大科研的框架内,对原有的发展理念、发展定位和运行模式进行重新整合,生成与现代大学教育创新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机能。
1.现代大学人才培养的服务器。图书馆应是现代大学多样化人才培养的的服务器。当前,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不同层次、不同需求、不同标准的多样化人才,是现代大学的基本价值和主体职能。多样化人才培养使现代大学出现了多样化学生群体,在校内,不再是整齐划一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生,还包括成人教育、高职教育、高教自考等等不同类型教育的学生群体。然而,由于不同学生群体不但在综合素质、社会经历、职业年龄等方面存有差异,而且有着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需求,这些学习目标与学习需求,必然要求图书馆这个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能部门在多样化人才培养方面承担着更为重要责任与使命,强烈要求大学图书馆对原有的服务理念、服务模式进行革命性变革,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学校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进行定位,建立一个目标明确、资料丰富、信息宽广的引导平台,成为现代大学多样化人才培养的高端服务器。
2.现代大学科研创新的推进器。科研创新是现代大学的发展基础和立身之本,而为科研创新提供科研导向和学术导航正成为现代大学图书馆的重要使命。现代大学科研创新实质上是一个传承与创新的互动过程,以时代的标准和宽阔的视野对学校以往的科研成果进行理性梳理与归纳,去粗取精,提练焦点、集合亮色,巩固和提升已有的科研成果,再用现代思维和世界视角,在“扬弃”的层面上,发扬光大“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格物致知”的求知精神、“求真务实”的实验精神,在跌宕起伏科研发展历程中凝练优势与特色,进而取得原创性成果和实质性进展,生成符合时代要求的科研生态。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是大学科研创新的基本推动力。
3.现代大学文化生态的变频器。图书馆作为大学校本文化传承与积淀的特殊平台,通过对学校和现有的、文物、图片、图书资源的收集、整理、传播,承担起沉淀与光大优良校风、生成与弘扬传统校本精神,对接与延续名师文化、萌芽与涌动文化新思潮的使命与责任,为当代大学文化建设和发展变频加压,提供不竭的物质动力和精神源泉。另一方面,要切实提高他们的综合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养,光靠现有的课堂灌输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之外,把图书馆建成所有大学成员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精神园地,以卓有成效的图书与信息资源服务,让所有大学成员都可以在这里汲取丰富的科学文化营养,不断丰满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升思想道德水准,进而形成新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文化知识体系,成为激励他们自觉自律投入大学文化建设的精神力量。
二、影响大学图书馆使命的几个因素
现代大学图书馆有着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条件并轨的社会背景,要完成时代发展所赋予的新使命更显得任重而道远,不仅要直面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和矛盾,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老问题、新老矛盾的交织对高校图书馆现实使命有着重大的负面影响:
1.化管理体制缺失。我国许多大学的图书馆现行的管理体制与实现使命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主要表现为:一是大学图书馆“一体化”管理机构缺位或职能虚化。管理结构不合理、管理制度建设滞后、社会化融投入机制缺失,学校、有关部室、各教学院系对图书馆工作的组织领导出现断裂或阻隔,对学校图书馆改革和的方针政策的执行出现偏差,一些图书馆工作中的重大实际问题难以协调解决。二是大学图书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滞后或内容陈旧。制度体系建设是大学图书馆馆建设和实现使命的基础与前提,制度建设应是图书馆使命、任务、目标的规范和固化,光凭一时的热情和冲动是不能完成使命的,即使取得了某些成效或成果,如果没有长效和科学的制度建设和制度保障,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也不能得到巩固和推广。
2.化服务手段缺位。拥有现代化的服务与管理手段是现代大学图书馆完成使命的物质保障。目前我国不少大学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迟缓,服务与管理还是以纸质和经验为主,不能把学校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优良传统、先进经验、成果成就,特别是馆藏的丰富与自产文献,包括孤本、善本历史文献资料和现代学报、学位、教师或科研人员已发表或未发表的作品进行组织、收藏的同时进行数字化,大大限制了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层次和水平。二是图书服务与管理手段落后。我国大学图书馆整体上看,只能单一的服务手段和方式去覆盖不同类型读者群体的需求,这必然产生服务与需求间的落差与矛盾。
3.可持续发展资源匮乏。可持续发展是大学图书馆完成使命的主要途径。但在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下,如果没有必要的经济基础的支撑和市场化的资源调节机制,就意味着发展活力的窒息和原动力枯竭。 一方面,高校图书馆所需资源和经费几乎完全依赖政府和学校拨款,在资源融投资、经费管理、资源更新等诸多方面,缺乏主动权和自主权。另一方面,大学高校图书馆目前的收益分配方式不甚科学合理,有悖于在市场化和社会化条件下服务的基本。目前,几乎所有大学图书馆的分配都沿续计划经济的分配方式,全部上交学校,图书馆除了行政办公费用外,可用于发展的基金几乎没有。
三、现代大学图书馆使命的实现方略
现代大学图书馆要实现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就必须紧紧抓住21世纪前期我国大学全面推进创新的难得机遇,制定符合国情、省情、校情,具有自身优势和自身特色的发展方略,以“三个建设”为重点,对图书馆工作进行高效创新和变革。
1.建立科学化的管理体系。建立科学化的管理体系是大学图书馆实现使命的组织基础。科学化的管理体制是大学图书馆在把握现代大学教育改革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为强大动力,在“试”中探索前进,在“闯”中开辟新路,突破陈旧落后的管理体制的创新举措。在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职能、管理方式上,都有全新的内函和外延。其基本表现形式是:一是建立科学化的管理组织机构,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有关部室负责人、各教学院系领导和专家学者参加的“学校图书工作领导委员会”,负责制定学校图书馆改革和发展的方针和政策,协调解决图书馆工作中的重大实际问题,为图书馆工作的和谐、科学、快速发展奠定组织基础。二是建立科学化的管理制度体系。要充分体现管理制度的校本特色,对过去自身行之有效的各种规章制度进行改进与创新,以多层面的制度建设发挥制度建设在图书馆机制创新中的保障作用,真正改变实际工作中制度建设与发展实践相脱节的状况。
2.建立市场化的服务机制。建立市场化的服务机制是大学图书馆实现使命的主体方式。其一,贴紧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市场的发展,社会与市场对大学图书文献资源的需求呈动态变化趋势,只有在市场竞争与比较中,才能清楚了解学校馆藏各类文献资料的过去价值、现行价值和未来价值,清醒认识校馆服务体系的优势与缺失。其二,以市场化的标准改革服务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图书资源的使用价值,合理布局服务时间和调整服务方式,根据不同图书资源的特点和不同学校成员的学习需求,运用时间交错、迭次使用、饱和利用等行为方式,达到以现有的图书资源取得最好的服务效果之目的。其三,以市场化的要求进行资源整合,能动地发挥校馆图书资源与市场图书文献资源的互动与互补特性,加强校馆文献资源“自我造血”与“自我完善”的功能。
3.建立专业化管理队伍。专业化管理队伍建设是大学图书馆实现使命的人才保障。引进人才与培养人才是专业化队伍建设的重点。一方面,要引进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补充新鲜血液,调整原有的管理人员结构,改变图书馆人才短缺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又要立足现实,加强对现有馆员队伍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鼓励馆员通过继续教育或自学渠道,加强图书馆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规范学习。与图书馆科技改造同步是专业化管理队伍建设的方向。图书馆在建立管理新队伍过程中既要以队伍建设加快现代科技改造进程,以提高馆员整体素质,为现代科技改造奠定人才基础。同时,又要以现代科技改造有效促进管理队伍建设,利用现代科技改造推动馆内管理人员去探索图书馆的新思路、掌握新技术、形成新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图书馆管理队伍整体专业层次。
下一篇:对书目数据规范控制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