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少数民族期刊的源流与发展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 时间:2010-07-05
【内容提要】本文依据大量翔实的资料,阐述了我国少数民族期刊的历程。旨在为研究和开发利用少数民族期刊提供依据。
【摘  要  题】社科信息事业史
【关  键  词】少数民族/期刊/源流
  少数民族期刊是指以较快的速度全面、真实地反映和报道少数民族地区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少数民族的社会文化生活和对某一民族的研究状况等的期刊。它的范围包括:各少数民族或民族地区及民族研究机构和民族高校编辑、出版、发行的期刊;以少数民族文字或汉字出版的期刊,内容是反映各少数民族或少数民族地区物质和文化生活的发展状况。截至1999年,我国共出版各类少数民族期刊592种。少数民族期刊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呈现了不同的发展特点,是研究和开发利用少数民族期刊的重要依据。
    1 1949年新成立前少数民族期刊概述
  我国少数民族的期刊事业起步较晚。据白润生先生考证,我国最早的少数民族文字刊物是朝鲜文的《月报》。该刊创刊于1909年,由延吉“垦民会”创办,办刊宗旨是向朝鲜族人民进行反日启蒙教育。在这之后的1914年和1918年,新疆省官报局和甘肃省兰州边声周报社分别创办了《新疆公报》和《边声周报》。
  到了20世纪20年代,少数民族期刊的出版数量略有增加,约计10余种。1924年4月1日,由东北政务委员会蒙族处创办《蒙族旬刊》(蒙汉合璧)。该刊以“牍启蒙民众知识,促进蒙旗文化”,和蒙古民族与政府“同事合作,共同奋进”,警惕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为宗旨。该刊于1931年终刊。1925年5月20日,由北京蒙藏学校成立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蒙古党支部主办了《蒙古农民》,由于该刊宣传党的政策,号召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反对剥削、反对压迫,于1926年被迫停刊。此外,还有只出版一期就停刊的,如上海民族杂志社1922年创办的《民族杂志》,1923年创办的《蒙藏专门学校月刊》,1929年出版的《蒙古留平学生会会刊》。连续出版的少数民族期刊有1924年创刊的《边事》,1926年创刊的《中国回教学会月报》,1929年创刊的《边政》、《新疆省政府公报》、《西藏班禅驻京办事处月报》(南京)、《蒙藏委员会公报》、《蒙藏月刊》、《蒙旗旬刊》等杂志。
  30-40年代,我国少数民族的办报活动也有了新发展,少数民族同胞不仅创办了民族文字的报刊,也在内地或民族地区创办了影响较大的汉文报刊,有代表性的是广西壮族烈士王闻识创办的《战时生活》(旬刊),该刊是一个民办的以宣传抗日救亡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刊物,在抗战时期为号召民众,团结一切爱国者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抗日战争时期,多数期刊地址大迁移,造成一刊两地、三地出版。但许多民族志士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办刊,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当时,较有影响、持续时间较长的期刊是由中山文化教育馆研究部民族问题研究室编辑出版的不定期刊物《民族学研究集刊》,1936年5月创刊,直至1948年停刊,先在上海,后迁至长沙,又迁至重庆易地出版。另外由中央学校蒙藏学校《边声》月刊社出版的《边声》(月刊),1938年创刊于湖南芷江,第二期移至重庆出版。还有《边事研究》(月刊,1934至1942年)也经历了南京——重庆的迁移过程。此外,《西夏研究》(1931年)、《康藏前锋》(1933年)、《边疆半月刊》(1936年)、《川边季刊》(1935年)、《边疆文化》(1934年)等均对研究当时的民族问题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40年代少数民族期刊出版40余种,包括蒙古、藏、维吾尔、回等多种民族内容的刊物,如《新疆女儿》、《内蒙古周报》、《西康妇女》、《川康建设》、《西康统计》、《康藏研究》、《边政公报》、《边疆》、《回协》、《新蒙》、《边疆研究》等。刊名、出版周期变化最大、迁移次数最多的是《蒙藏周报》,后改为《蒙古旬刊》(1931年),1929年创刊,1937年又一度改为《蒙藏半月刊》。该刊20年间,四易其名,四改刊期,从南京——重庆——南京,三易其地,可见当时少数民族期刊从业人员的艰辛和少数民族期刊顽强的生命力。
  由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1941年—1948年出版的《边疆研究论丛》,8年间只出版了三期,却三迁其地,可谓少数民族期刊中出版周期最长的。
  新中国成立前,唯一由人民政权出版的刊物是《内蒙自治政府公报》(不定期刊物),1948年7月10日创刊,卷头语由方泽(乌兰夫)写的《1948年我们的任务》,1948年出版了6期,1949年1月20日改名为《内蒙政报》(月刊),后又规范名称为《内蒙古政报》,从建国前一直跨越至建国后60年代,使之成为两个历史时期少数民族期刊中的珍品。
  1914年—1949年近50年间,少数民族期刊陆续出版100余种,大多中途停刊,流传至今的为数极少,新疆地区在此期间出版的90种期刊,现存于国家图书馆的仅有《新疆政府公报》、《反帝战线》、《新疆青年》等15种。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这些少数民族期刊在印刷质量、装帧设计、纸张材料等方面处于相当低的水平。但一些进步的少数民族期刊在当时对唤醒民众的反帝反封意识,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发挥了很大作用。在今天,也不失为研究当时民族问题的第一手资料。
    2 1950年—1978年:少数民族期刊的初步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期刊得到初步发展。据统计,仅以少数民族文字期刊为例,1952年15种,到1957年已发展到35种。这一时期少数民族期刊的发展显示出自己的特色。首先报与刊已有一个明显的区分,这不仅从形式上已严格区别开来,而且从创办之时起,主要部门和创办人就已自觉地把报和刊区分开来。比如共青团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委同时创办一报一刊。一个是《伊犁少年报》(哈萨克文版),一个则是《伊犁青年》(哈萨克文版)。后者是1957年创办的周刊,1968年停刊后,1982年夏刊。该刊的主要任务是从哈萨克族青年的特点出发,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文化知识等。
  其次,这一时期除出版发行了时事政治性的少数民族文字刊物之外,还创办了许多科学技术、文学等方面的刊物,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都超过了前一时期。50年代,民族画报已有新的发展,除了在地方上有民族文字的画报出版外,全国性的民族画报开始发行。1950年7月在北京创办了新中国第一份全国性的综合摄影画报《人民画报》,8开本,双月刊,彩色版约占1/2。1951年增印朝鲜文版。1955年2月,由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主办的《民族画报》在北京创刊,1960年、1966年两度停刊,1974年复刊。用汉、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六种民族文字出版。以国内少数民族为主要读者对象并向朝鲜、蒙古、缅甸、德国、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
  50年代创办的其它少数民族期刊还有:1957年由国家民委主办、民族出版社出版的《民族团结》;1958年由社会院民族研究所创办的《民族研究》;1957年,由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创办的《中国穆斯林》等。这些刊物的宗旨都是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介绍少数民族知识,促进民族团结和进步。
  十年动乱期间,少数民族期刊的出版发行工作陷于瘫痪,民族研究工作几乎是一片空白。
    3 1979年以后:少数民族期刊迅速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民族工作进入新的时期,少数民族期刊以崭新的面貌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地区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少数民族期刊种类也在逐年递增,到1988年10年间达154种,到1999年多达185种,是解放初1952年的12倍多,是1979年的4倍多。
    1999年出版的少数民族文字期刊分布如下表:  
种类   合计  综合   文化 文学 少儿 画刊
     (种)    社会 科学   读物
            科学 技术 
全国总计 185   26  47  28  15  57    4  8
中央   19    7    3
地方   166   19  44  28  15  57    4  2
内蒙古  42    3  13    7    5  14    2
吉林   14    3    2    1    1    6    1
黑龙江  3                  3
广西   1                  1
四川   3         2       1    1
云南   3                  3
西藏   11    2    4       2    3
甘肃   3         2          1
青海   6         2       1    3
新疆   80     11  19  20    5  22    1  2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适应市场的发展,少数民族期刊的内容趋向专门化,一些科技与经济期刊纷纷问世,如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的会刊《民族经济》,宁夏的《市场经济研究》,青海的《民族经济与社会发展》,新疆的《新疆社会经济》、《新疆农业科技》,内蒙古的《内蒙古畜牧业》、《内蒙古信息》等,是民族地区发展致富的良好参谋。同时,以我国各少数民族为研究对象的藏学、蒙古学、满学、突厥学、布依学、瑶学、壮学、纳西学、朝鲜学等研究也形成了相当规模,创办了专门研究民族学的期刊或相应的栏目。如《中国藏学》、《蒙古学研究》、《广西民族研究》中的“壮学研究”、“瑶学研究”等。这些表明,新形势下的少数民族期刊已走向紧扣时代脉搏并注重自身“特色”发展的良性轨道。
  各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高等院校学报更是集中反映了民族研究领域的新成果、新动态,极具科研和专业水准。50余种学报包括中央、省、自治区和地、市、州、盟级乃至县、旗级院校的多级刊物,分布在北京、辽宁、西藏、湖北、四川、宁夏、云南、广西、广东、贵州、青海等地。如《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大连民族学院学报》等。民族地区各大学如《内蒙古大学学报》、《宁夏大学学报》及地方的《延边大学学报》、《吉首大学学报》、《喀什师范学院学报》、《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黔南民族师专学报》等不胜枚举。
  综合各类少数民族期刊,从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民族学类及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类等学科中,经过科学的测量方法,筛选出核心期刊20余种,如《世界民族》、《民族研究》、《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贵州民族研究》、《民族》等。核心期刊中刊登的大量学术性、系统性和探索性较强的,将民族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
  1 王润生.民族报刊研究文集.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6
  2 李晓菲.中国民族文献检索.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3 包和平,许斌.中国民族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6.8
  4 史桂玲.我国少数民族期刊综览.图书馆学研究,1998,(2):84-87
  5 甘明.民族类核心期刊现状及发展趋势.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1,(1):123-124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