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建设能力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6-25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公共服务; 服务型政府
一、公共服务能力的概念及意义
公共服务能力是指公共服务主体为生产和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产品以满足公共服务客体的公共服务需求而具备的技能、技术和技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 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 发布公共信息等, 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1]2004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了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范畴,强调了服务型政府建设背景下对于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要求。
服务型政府、现代政府的建设,要求地方政府必须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为社会公众提供多样优质的公共服务产品,以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政府的公共服务建设,具有多重意义。
首先,政府的公共能力建设,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区域经济、城乡经济差异较大等问题,这对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形成困扰。“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运用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势地位进行资源的再配置,这种新的资源配置方式的核心内容,所体现的就是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对于资源的配置和再配置,很大程度上是指于政府的公共服务建设。提升各地方政府的公共建设能力,既能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又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基础,促进我国经济的平衡发展。
其次,政府的公共能力建设,是实现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公共事业建设速度明显低于经济发展速度,这严重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只有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建设,才能为社会公众提供全面高质量的公共产品,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服务,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最后,政府的公共能力建设,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现代国家面临的国际竞争,既是经济发展水平的竞争,同时又强调政治、文化、艺术等多方面因素。政府作为最重要的资源配置的主体之一,其竞争力已经成为决定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政府竞争力又直接取决于其在资源配置中的管理能力和效率。强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有利于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软性环境,既有利于我国投资环境的优化,也是走向世界的基础与保障。[2]
二、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建设能力的现状
“我国将投入大约1 200亿元资金,用3年左右的时间,恢复重建汶川地震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并通过严格执行强制性建设标准规范和各行业建设标准,提高抗震设防标准和建筑质量,将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成最安全、最牢固、群众最放心的建筑。”2008年11月,中广网(北京)发布了这样一条消息。无论是灾害地区的重建,还是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公共服务建设,不断朝着服务型政府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各级政府对于加强公共服务建设、创建服务型政府进行了有效实践。例如我国广东佛山打造了“公共服务超市”,启动无线城市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形成生育、户籍、婚姻、纳税、社保、医保以及水、电、煤费用查询与缴纳等众多公共服务“货品”,通过前置页面的导航功能,市民可以自主定制各类社会公共服务项目,让市民感受到了无处不在的智能生活。
但是,据《2010年中国公共服务评估报告》显示,我国当前政府公共服务整体呈现出“总体水平偏低、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特征,同时公共服务意识和公平性也有待提升,具体分析如下:
1. 总体水平偏低。《中国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06》显示:我国政府公共服务的整体水平偏低。一线城市中,只有北京和上海的公共服务综合绩效达到良好。天津、浙江、广东、江苏等较为发达省市仅为一般等级,我国的大部分省市区仍处于低级水平。同时,在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水平普遍偏低。
上一篇:公共管理标准的理论分析
下一篇:大型购物中心的消防安全管理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