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务用车改革的政策工具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俊 时间:2014-06-25
   社会收益:主要指政策实施后社会效率的改善情况。其中,货币化车改模式虽然是市场机制为公务员提供公务用车是具有社会效率的,但是由于补贴是以货币形式发放的,导致部分公务员以少办公务或者不办公务的形式来节约补贴,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社会的整体收益;半货币化政策工具由于将公车集中租赁管理,但是群攻国大部分地区反映的租车手续繁杂等现象极大的损害了社会收益;规范化政策工具的使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带来较高的社会收益,因为许多地区确实由于采用了规范化工具而导致行政系统的规范化和效率化。
   从成本收益分析的角度来看,货币化和半货币化政策工具的经济收益是高于规范化管理的;而规范化管理在短期内的社会收益和政治收益却高于前两种政策工具,但是由于规范化车改难以触及深层次的产权制度和利益格局,这种模式实际上是难以在长期的公车制度中占据一席之地的。
   (三)制度变迁阻力分析
   制度变迁成功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制度的可行性。从全国的情况出发,虽然近年来各地多采用货币化的政策工具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这种激进式的政策变迁往往会过分促动政府部门的既得利益,如果难以通过货币补贴弥补其损失的话这种车改模式是相当难以推行的;而半货币化车改模式虽然也对利益格局有一定改变,但是对利益集团经济和心理上的冲击较小,制度变迁阻力相对较小;规范化模式由于完全没有改变既定利益格局,只是加强了监管,所以是最容易被利益集团接受的。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规范化政策工具虽然在短期内能够提升政府形象和公信力,但是其执行的结果在各地看来差异较大,由于没有对公车产权做出根本变革,这种政策工具并不适合我国长期的公车改革模式,只能说是对传统公车制度的一种完善和补缺,所以该政策工具并不是今后车改的工具最优选择;(2)货币化政策工具是最有效率的市场参与公车服务的提供,从长期来看应该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政策工具。当前阶段体现的社会收益和政治收益较低的现象,极有可能是政策变迁过程中,与传统公车制度环境的冲击导致的;但是由于该工具太过激进,既得利益群体利益受损巨大,所以短期内成功实施阻力较大;(3)半货币化政策工具可以说是两者之间的一种折衷和过度,结合当前实际政策环境,是最有可能被实施并且取得较好的政策效果的一种工具。所以面对当前车改,摒弃传统的规范化政策工具,选择半货币化政策工具从而为最终实现治理工具向货币化方向的转移才是一种可行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政策案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0).
  [2] 蒋鹏飞.中国公务用车改革的困琉与路径选择一基于江苏省常州市实践的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2008.
  [3] 杜彦周.政府公务用车改革探索[D]: [硕士学位论文].浙江:浙江大学,2003.
  [4] 南刚志.公车改革货币化模式评析[J].理论前沿,2007(9).
  [5] 孙鹏.我国政府机关公务用车管理的制度变迁与创新模式[A].公共管理与社会发展—第2届全国MAP论坛论文集[C].上海:上海出版社,2004.
  [6] 陈潇滨.关于市级机关公车改革的实证分析与模式选择[J],经济师.2010(7).
  [7] 张德川,陈星宇.再论公车货币化改革[J].法治与社会,2009(7).
  [8] 潘刚.“公车”制度改革初探[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4(4).
  [9] 张俊艳,李璐等.低碳社会建设中我国公车制度改革的对策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