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森林生态体系建设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10
关键词 森林生态体系;建设措施;浙江温州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加上优越的气候条件,使温州市的森林植被资源、生态环境具多样性、区域性和过渡性等特征。温州市平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占陆地面积的18.3%,丘陵山地主要在西部。沿海平原工农业生产和社会比较发达,生态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而西部丘陵山区地形地貌复杂多变,局部气候差异明显,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海岛淡水资源缺乏,多受风暴潮等灾害危害,但森林质量较好。
1森林生态体系建设分区
1.1东部平原海岛生态林整治区
本区位于温州市东部沿海岛屿及平原水网地区,包括洞头县,鹿城、龙湾2区全部,瓯海、永嘉、乐清、瑞安、平阳、苍南等6县(市、区)部分乡镇的滨海平原或水网平原。
1.1.1东部海岛、滨海生态林整治亚区。本区位于东部沿海,包括沿海乡镇及洞头县岛屿,乐清市沙门,瑞安市北麋、北龙,平阳县南麋、瓯北区灵昆,鹿城区七都,苍南县北关等岛屿。本区岛屿港湾众多,浅海滩涂面积大,土地后备资源充足。本区山地以丘陵为主,海拔大多数在200m以下,山地的土层薄,肥力低,土壤质地较差,常受台风登陆影响。本区主攻方向是:完成沿海防护林体系与高标准平原绿化工程,提高抗台风防洪能力。
1.1.2平原水网生态林整治亚区。本区位于温州市东部的平原水网地区,包括乐清、瑞安、鹿城、瓯海、龙湾、平阳、苍南等县(市、区)的68个乡镇。该区域内耕地集中,河网密布,水域面积大,便利,人口稠密,乡镇发达,是我市经济活动最集中地区。本区主攻方向:完成高标准平原绿化工程建设,重点抓好农田林网,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标准化绿化及坟山绿化,提高环境质量。
1.2中部低山丘陵生态林建设区
本区位于温州市中部,主要分布在平原的内侧和西北山地的外侧,包括乐清、瑞安、永嘉、瓯海、平阳、苍南等县(市、区)的87个乡镇。区域内森林质量差,陡坡耕地多,山溪性河流落差大,蓄水能力差,水土流失严重,是生态林重点建设区。本区主攻方向:实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措施,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和保护,切实提高森林的质量。
1.3西、北部山地生态林保护区
本区地处我市的西部,包括文成、泰顺两县全部山区,永嘉、瓯海、乐清、瑞安、平阳等县(市、区)的128个乡镇。本区以山地为主,群山连绵、峰峦起伏、地势险峻,是楠溪江、敖江、飞云江等水系发源地,森林植被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70%以上,国家级乌岩岭保护区及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均在其中。本区主攻方向:抓好生态公益林建设;加强水系源头保护,禁止滥垦乱伐、陡坡开茺,保护天然林资源,加快生态恢复进程。
2森林生态体系建设重点工程
2.1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
全市列为国家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有48个乡镇。重点建设以木麻黄为主的123km泥质海岸宜林地段;在此基础上,沿海防护林体系建成总面积达到1.77万公顷。
2.2平原林网建设工程
乐清、瑞安、鹿城、瓯海、龙湾、平阳、苍南等县(市、区)平原水网地区86个乡镇,按照省林业局“高标准平面绿化建设工程”要求,使农田林网控制率达80%以上,道路绿化率达95%以上,村庄绿化率达到25%以上。
2.3通道绿化建设工程
本工程涉及全市114个乡镇。重点建设金丽温、诸永、同三线温州段高速公路隔离栅两边绿带50m,以及沿路通道两侧山地的生态公益林,建成后总规模达到4.57万公顷。
2.4城镇绿化建设工程
全市重点建设是人工造林1 323hm2、林相改造1 444hm2、林地管护5 510hm2,使公共绿地达到1 432hm2,城镇公园达到850hm2,环境保护林达到4 475hm2,街道绿化达到650hm2,庭院厂区绿化达到930hm2。 2.5重点生态保护区建设工程
我市现有2个国家级风景区、7个省级风景区、20多个县级风景点线,有国家保护区2个,森林公园13个,国有生态林场14个,总面积达3.55万公顷,是我市风景与生态保护重点区域,必须花力气建设好、绿化好、保护好。
2.6生态防火阻隔带建设工程
采用生物防火阻隔森林火灾蔓延,应列为长远防火体系建设项目。重点建设省界线248.8km,地区界344.4km,县界885.2km,乡镇场交界与重点防火范围内8 008.5km。要经过15~20年努力,使全市形成以生物防火林带为主体的森林防火阻隔体系,提高森林自身的综合防火能力。
2.7库区生态林建设工程
我市现有大中小型水库70多座,其中大中型水库9座。按库区周围500m范围,或第1层山脊、小支流300m内范围,森林按水源涵养、护岸林、水土保持林的要求,全市需建设库区水源涵养林2.83万公顷,封护灌木林500hm2。
2.8水系源头生态林建设工程
温州市辖区有瓯江、飞云江、敖江、楠溪江、大荆溪、清江、浦门溪、甘溪、交溪、沙程港水系。全市需在上述水系河流源头封山育林1.35万公顷,封山护林13.69万公顷,营造水源涵养林1.73万公顷,封护灌木林0.72万公顷。其中,飞云江流域生态林4.92万公顷,敖江生态林2.99万公顷,楠溪江生态林4.67万公顷。建成后的生态林将发挥森林“海绵作用”,减少雨水径流的冲击动能,增强保土防冲、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少、减轻中下游洪涝灾害,进一步提高生活用水质量。
3森林生态体系建设措施
3.1建设管理体系
为如期实现森林生态体系建设目标,必须在现行建设管理体系外开拓新管理模式。但是,森林生态体系建设不论管理体系如何,其最终要落实县乡级政府建设责任制,充分发挥政府对建设生态环境、为民办实事的职能。
3.2营林技术措施
3.2.1“封、飞、造”结合。对具有萌芽更新、母树飞籽更新条件的宜林地块采取封山育林,培育混交异龄复层林;对连片面积较大的迹地,采取飞机播种造林办法,加快绿化进程;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采取人工造林,种植速生常绿树种,加大混交林的比重,以达到生物多样性,提高森林资源的抗逆性、稳定性。
3.2.2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全市25°以上的陡坡耕地约有1.40万公顷,沿线急待退耕还林的有0.12万公顷。对于退耕地要一批生态效益较好的温州地方名特优林或其他商品林,以提高保持水土能力和土地生产力。
3.2.3注重林相改造,逐步提高混交林比例。要因地制宜大力推广木荷、山杜英、深山含笑、南酸枣、浙江楠、槠栲栎类等乡土树种及驯化适宜低山种植的桉树、木麻黄、相思、米老排、湿地松等常绿速生树种的造林。通过栽阔保针,使现有林分逐步向松阔混交、杉阔混交、乔灌混合演替。
上一篇:秋延辣椒白粉虱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