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小萱负重践行“绿色奥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 时间:2010-07-10

   兑现承诺 言而有信

    北京在申奥的时候,曾就城市绿化面积、污染物排放控制、垃圾和废水无害化处理等环保问题向国际社会许下承诺,国际奥委会也将这一系列承诺作为与北京签订城市协议的附件。这些承诺的提出,奥申委环境部的余小萱部长无疑是关键人物,很多当时看来颇具挑战的环境承诺都是经他斟酌的,可想而知他所身负的压力与目标完成难度成正比。时下奥运倒计时已破千日,北京又接连遭遇三级空气污染,人们由此不禁再为2008年的北京捏把汗。
    被记者问及2008年的北京能不能言而有信,余部长倒似举重若轻。他希望大家澄清这样一个概念:国际奥委会并非简单以环境质量绝对的好与坏来确定举办城市,而更注重该城市能在改善环境、可持续上取得多大的进展。国际奥委会看到,北京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城市,通过筹备2008年奥运会,可以最大程度、最大限度地改善环境。同时,在它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贯彻保护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更有着非凡的积极意义。国际奥委会所看中的,正是这一点。
    也许北京的天还不够蓝,水还不够清,但近年北京在环境治理上所取得的成效确实是令人刮目相看的。申办初期,北京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年日均值是120微克/立方米,去年达到54微克/立方米,已经减少了一半,达到国家标准,而在未来几年还将持续改善;2001年申奥成功之际,北京日处理污水98万吨,2004年则达到188万吨,以目前北京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进度来看,到2008年实现日处理污水268万吨、处理比率90%的承诺已无悬念;又如北京的城市绿化率,2000年43%,2004年达49.5%,有望实现我们所承诺的2008年达50%;还有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承诺,申奥成功时是70%,2004年达到93%,2008年达到全市垃圾全部无害化处理也有望实现。
    由此看来,北京的国际信誉问题无须我们多虑,届时余部长也大可释然。不过,尽管通过7年的艰苦努力,兑现了当年申奥时许下的环境承诺,2008年的北京仍不能和大阪、曼彻斯特、多伦多去比绝对的环境指标。应该看到,我们的优势在于:其他城市不容易做到如此大幅度地消减污染物排放量,改善城市环境。

        善待环境 按部就班

    随着奥林匹克运动会逐渐发展成为东西方文化的重要传播场所,其意义已经远远不仅限于一场国际赛事。国际奥委会1994年提出将环境作为体育、文化之后的奥林匹克第三大支柱的想法,两年后写进奥林匹克宪章。奥林匹克对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一要确保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善待环境的条件下举办;二要提倡以负责任的态度去关注环境;三要每个与奥林匹克运动相关的人认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过去的奥申委、现在的奥组委提出“绿色奥运”作为贯穿申办、筹备和举办奥运会全过程的三大主题之一,正是响应国际奥委会的这三项要求。至于响应得好不好,身为奥组委绿色大员的余小萱责无旁贷。
    奥组委成立三年多,已经在绿色办公、环境宣传、市场开发、合作伙伴和赞助商的选择、场馆建设、赛事活动安排、签约饭店管理这七个方面通过了ISO14000认证,明年还将把采购物流、火炬接力、大型活动等工作内容也将逐步纳入到环境体系当中。“绿色奥运”在按部就班落实。
    在申奥时期,当时的奥申委向国际社会做了很多改善环境方面的报告,目前市政府正在按照当初的承诺和计划有条不紊地实施。自2001年申奥成功至今已逾四载,北京市的环境改善工作进展顺利,城市空气质量和水环境的改善、城市绿化、污染防治、城市生态保护等工作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这一进度将随着奥运会的筹备工作一直持续到2008年,使得北京的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奥组委对改善北京环境的支持始终是不遗余力的。
    在国际奥委会看来,奥组委应把主要精力放在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上。余小萱所领导的环境活动部,主要利用奥林匹克的影响力开展环保宣教工作,提高公众环境意识。细水长流的滴灌式教育是他们采取的方式,“绿色奥运 绿色行动”宣讲团至今年9月已到社区、学校、工地进行宣讲90多次,听众达六七万人次。按余部长的观点,公众环境意识的欠缺和背景分不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西方世界,环境公害事件频发,1950年伦敦烟雾事件一周内就毒死4000人。血淋淋的教训使得西方公众的环境意识不光远远走在我们前头,也走在他们自己的和政府前头。中国发展晚,环保却抓得并不晚,没有等环境被污染到公害事件泛滥成灾的程度就已开始治理。相当一部分公众未经切肤之痛,还没有真正被触动。不过“奥运”是个令国人亢奋的词,借助奥运会和奥运明星的凝聚力、感召力,完全可以取得很好的宣传效果。
    “去年,奥组委要求签约饭店夏季空调提高一度、冬季降低一度,所有的签约饭店都积极响应了。今年,所有的饭店经理又都参加了节水学习班。这样环保行动就不仅仅限于奥运会期间。我们现在就开始节水节能,养成好习惯,到奥运会召开的时候就会执行得更好。”最近北京几十家饭店共同发起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用品行动,从过去的响应到现在的自发,大家的环境意识提高了,余部长又觉得轻松不少。

    绿色产业 好风借力

    不少人期待“绿色奥运”将成为绿色产业的一剂强心针,余部长对此也颇有几分信心。奥运会、奥运工程为大家所瞩目,先前不为人知的节能新技术、环保新产品,如果能够被应用在这样的一个场合,会引起市场的关注。奥组委发布的环保指南和要求,实际上也在对国家推广政策起着影响,对市场有一定导向力。2002年奥组委把配6升马桶写进环保指南的时候,我们国内市场还没有此类产品出现,连美国也是从加拿大进口的。现在,不仅国内配6升水箱的坐便器产品多了起来,国家也要把它作为节水产品来推广。奥组委在“绿色奥运”筹办过程中,通过对绿色技术、绿色产品的推广,使设计单位认识到它的价值,制造商认识到它的市场,消费者认识到它的意义,对于推进国家环境标准的制定、环境技术和环境产品的推出及应用,都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采购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的产品,是奥组委采购、物流环境指南的核心要求,也是“绿色奥运”对市场的施力。绿色产品更有利于环境,但性能可能会有差距,普遍推广有困难。但新科技、新产品如果没有得到一定批量的使用,成熟就得不到保证。因而对这样的一些产品,也要号召使用,有选择地部分推广。让为组委会服务的供应商多花一点钱,请绿色产品生产商多让一点利,要科研单位和政府组织多拿一点推广费——几家承担,会更利于绿色产品的推广使用。其实,也有些绿色产品的价格是更便宜的。说话间,余部长就随手拿起办公桌上一把米色的小梳子:“你看它就是淀粉做的,可以降解,价格是普通塑料梳子的80%。像这样的东西,就应该介绍到我们一百多家签约饭店和餐饮供应商业使用,推广要有一定的强制性,一则环保,二又经济,我们没有理由不用。”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余小萱这句话说得轻描淡写。从奥组委环境部几年来桩桩件件事无巨细的安排和工作之中,透射出他对政府、公众和国际奥委会的高度负责。可一贯低调的他,是不会高兴被我们扣以诸如“绿色奥运掌门人”、“舵手”之类高帽的。也许惟有等2008年8月24日一切都水落石出之后,余部长方能卸下担子长吁口气。
    “我觉得环保工作要依靠公众、、政府结合起来,起到互动的效果。通过奥运会把这种环境管理机制建立起来,或是向前推动一步,都是非常重要的。”余部长在采访的最后说,“今年夏天我去国家环保总局向解振华局长汇报奥组委的环保工作。解局长说,‘绿色奥运’成功与否,取决于广大公众是否认同。通过筹办和举办奥运会,老百姓看到自己身边环境在改善,就会说‘绿色奥运’办得好,那才是真正取得了成果。我很同意解局长的观点。我们在筹办和举办奥运的过程当中,一定要顾及公众的利益,要使公众感觉到环境的变化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有好处,得到实惠,得到利益。这样,公众就会支持‘绿色奥运’,促进这项工作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