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县大可乡枇杷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杨庆伦 时间:2015-01-02
  3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种植规模小,布局分散
  受自然条件限制,枇杷种植面积少,不连片,分布不够合理,目前仅中龙、结胜、岩子脚、大可4个村委会、18个村小规模连片种植,大多数农户多业并举,枇杷与主导产业烤烟争地、争劳力矛盾突出。
  3.2科技意识不强,生产管理粗放
  全乡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普遍偏低,农业劳动者初中以下文化的占87.2%,受教育年限短,没有受过系统的农业科技培训,科技、市场意识不强,受传统生产方式影响,管理放松,耕作粗放,技术措施到位率低,效益达不到预期效果。
  3.3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受自然灾害影响大
  多数枇杷都种植在山地和坡地,水利设施不配套,供水保证率低,不能满足适时灌水要求,旱季无水浇灌的问题普遍存在。水利基础设施的薄弱,导致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如今年百年不遇的旱灾,给果农带来很大损失,发展枇杷的信心受到动摇。
  4持续发展对策
  4.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大可乡经济发展滞后,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面临加快经济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双重压力,枇杷经济价值高,环境适应性强,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是退耕还林、绿化荒山、保持水土的良好树种,比较适合大可的乡情,发展枇杷产业,一举两得,能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因此,乡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领导,完善产业规划,制定优惠政策,抓紧组织实施。
  4.2优化布局,扩大规模
  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合理布局,规模化发展。以中龙、结胜、岩子脚、大可村委会优势区为中心,辐射全乡,重点安排在公路沿线、村庄面山地块,用3~5年的时间,在现有基础上,实现种植枇杷666.7 hm2,产量达到1万t,产值达到1亿元,户均收入1万元。
  4.3依靠科技,做好示范
  继续加强与云南省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四川省农科院的合作,依托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对枇杷种植户进行最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培训、指导;以基地为示范点,集成推广枇杷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强整形修剪、科学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管理,通过提高科技含量来提升枇杷品质,进而带动大面积的推广种植。
  4.4优化政策,增加投入
  加快以灌溉为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把改善枇杷种植区排灌条件列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逐年改善灌溉条件,摆脱望天收获、靠天吃果的局面;扩大扶持范围,除继续执行免费提供种苗的政策外,对无钱购买化肥、农药的农户要协调给以信贷支持。
  4.5扶持龙头企业,促进产业化发展
  大力扶持枇杷产业龙头企业和产业化合作组织,完善“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形成龙头带动基地,基地连接农户的发展格局。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协作关系和合理的利益连接机制,鼓励龙头企业与产业化组织带领农户开拓市场、搞活流通、打造品牌,依托石林旅游大县名牌,开发枇杷果业休闲观光新型发展模式。
  5参考文献
  [1] 李光晨,范双喜.园艺植物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
  [2] 郭世华.优质枇杷高产栽培技术[J].云南农业,2009(9):13-14.
  [3] 龙必林.优质枇杷果树的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7(10):26-27.
  [4] 肖敬之.我国大果优质枇杷前景展望[J].农技服务,2006(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