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肠毒综合症的发生与防治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禚度鹏 时间:2015-01-02

  摘要介绍了肉鸡肠毒综合症的流行特点、发病原因、主要症状、病理变化,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肉鸡肠毒综合症;发生;防治
  
  肉鸡肠毒综合症又称肉鸡消化不良综合症、消化吸收障碍综合症、复合型肠炎。其流行范围广,流行速度较快,是商品肉鸡群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以腹泻、粪便中含有没消化好的饲料、采食量明显下降、生长缓慢或体重减轻、脱水和饲料报酬下降为特征的疾病,该病虽然死亡率不高,但造成的隐性经济损失巨大。现将该病的发生与防治探讨如下,以促进养鸡业的持续发展。
  1流行特点
  6月中旬至9月末是该病的高发季节,且多发于20~40日龄的肉鸡,其他日龄的鸡也可以发生,但发生程度较轻,发病数量较少。一般来讲,无论是地面平养还是网上平养的商品肉鸡都普遍存在,地面平养的肉鸡发病早一些,网上平养的肉鸡发病晚一些;密度过大,湿度过大,通风不良,卫生条件差的鸡群多发,症状也较重,治疗效果较差;饲喂含优质蛋白质、能量、维生素等营养全面的优质饲料,发生“肠毒综合症”的机会就越大,症状也较严重。该病易与球虫病同时或先后发生。
  2发病原因
  2.1传染性因素
  一是病毒感染。呼肠弧病毒、轮状病毒等都可成为肠道肠毒综合症发生的诱因,这些病毒引起肠道炎症,损害肠道的吸收功能,感染后肉仔鸡典型症状发育不良,出现腹泻等。二是细菌感染。如沙门氏菌、产气夹膜梭菌等,通过刺激破坏肠道黏膜,同时引起炎症使肠蠕动速度加快,消化液排泄过多,饲料通过消化道的时间缩短,导致消化不良[1]。三是寄生虫(主指小肠、盲肠球虫)的感染。寄生虫也是引起肠道肠毒综合症的重要原因,小肠球虫主要寄生于肠黏膜上皮细胞中,当其大量生长繁殖时,必然导致肠黏膜增厚、水肿、严重脱落及出血等病变,使饲料几乎不能被完全消化吸收,同时对水分的吸收也明显减少,所以发病鸡群所排的粪便很稀薄且不成形,且内含没有被消化的饲料。
  2.2非致病性因素
  一是各类毒素的影响。由于季节、饲料、病原微生物等原因引起肠道菌群失调,产生大量乳酸,使肠道内pH值严重降低,肠道内环境发生改变,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大量繁殖,又由于此时肠道处于厌氧环境,魏氏梭菌、肠梭菌等厌氧菌会大量繁殖,有害菌与球虫相互协调而加强了致病性,同时产生大量毒素,这些毒素发生腐败分解,崩解后释放出大量的有害物质,被机体吸收后发生自体中毒,从而在临床上出现兴奋后昏迷衰竭死亡的情况。二是饲料因素。饲料中大量的能量、蛋白质和部分维生素能促进细菌与球虫的大量繁殖,加重症状,所以营养越丰富,发病率就越高,症状就越严重。另外,霉变饲料也能加重病情。三是药物中毒。长期用药,使药物对肠道黏膜造成损伤,引发肠炎。四是各类应激的影响。
  3主要症状
  发病初期,鸡群一般没有明显症状,精神正常,食欲正常,死亡率也在正常范围内,仅个别鸡表现粪便变稀、不成形,粪中含有没消化饲料的现象[2]。随着病程的延长,整个鸡群的大部分鸡开始腹泻,有的鸡群发生水泻,粪便变得更稀薄,不成形、不成堆,比正常的鸡粪所占面积大,粪便中有较多没消化的饲料,粪便的颜色变浅,略显浅黄色或浅黄绿色。当鸡群中多数鸡出现此种粪便之后约2~3 d,鸡群的采食量开始明显下降,一般下降10%~20%,有的鸡群采食量可下降30%以上。此病中后期个别鸡会出现神经兴奋、疯跑,之后瘫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