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鮰小瓜虫病/溃疡病的综合防治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5-01-02
苗种下塘前,应用药物进行鱼体消毒,以便杀死附着在鱼体皮肤和鳃部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等,在苗种投放时应谨慎操作。
5.3加强日常饲养管理
苗种下塘后应及时投喂,以让苗种早摄食、早生长,尽快恢复体质[3]。开春后必须及早提早开食,选择适口的鱼料进行投喂,以增加鱼类越冬时所消耗的营养物质,使鱼类快速进入生长期,增强鱼体的抗病能力,投喂的饲料最好是高蛋白饲料。每天都要观察池塘鱼类的活动摄食情况,并做好日常养殖记录,以便及早发现问题,查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
5.4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在发病季节,定期用杀虫、杀菌药物进行预防,以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准确诊断,对症下药,用药应宜早不宜迟,否则就会延误治疗时间,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5.5正确诊断,并有针对性用药
正确的诊断是成功治疗的首要条件,根据症状和病原确定养殖户池塘内的斑点叉尾鮰所发生的病害是由于寄生有小瓜虫而引起的皮肤溃疡综合症,用药时必须要坚持“先治虫、后治病”的原则[4]。要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用药,做到标本兼治,尽快控制病情,增强治疗效果。及时捞出病死鱼,作深埋处理,不能随处乱扔,以免病害传播蔓延。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感染小瓜虫的池塘中,不能盲目滥用药物,特别是不能用硫酸铜或者硫酸铜及硫酸亚铁合剂进行治疗,因为硫酸铜对小瓜虫治疗不但无效,反而促使小瓜虫形成胞囊进行大量繁殖,使病情恶化,加速鱼类死亡。
5.6强化养殖环境水质的调节控制
鱼类是终身生活在水中的水生动物,鱼类的摄食、呼吸、排泄、生长等一切生命活动都在水中进行,水环境的好坏对鱼类的生存和生长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水质调节是科学养殖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必须保持养殖水体的“肥、活、绿、爽”,以确保鱼类有一个好的生存环境。
6参考文献
[1] 吴建军.斑点叉尾鮰肠道败血症的流行病学与综合防治[J].当代水产,2010(2):53-55.
[2] 雷海.斑点叉尾鮰的病害及防治[J].农村百事通,2010(6):83-84.
[3] 田海军,李峥,斑点叉尾鮰溃疡病的诊断及防治技术[J].中国水产,2010(2):57-58.
[4] 周兴华,向枭,陈建.斑点叉尾鮰主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J]. 北京水产,2001(1):30-31.
上一篇:鸡群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与防治
下一篇:鸡马立克氏病的发生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