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马立克氏病的发生与防治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5-01-02
目前国内使用的疫苗有多种,主要是进口疫苗和国内生产的疫苗,这些疫苗均不抗感染,但可防止发病。
(1)疫苗种类血清1型疫苗,主要是减弱弱毒力株CV1-988和齐鲁制药厂兽药分厂所生产的814疫苗,其中CV1-988应用较广;血清2型疫苗,主要有SB-1、301B/301A/1以及我国的Z4株,SB-1应用较广,通常与火鸡疱疹病毒疫苗(即血清3型疫苗HVT)合用,可以预防超强毒株的感染发病,保护率可达85%以上;血清3型疫苗,即火鸡疱疹病毒HVT-FC126疫苗,HVT在鸡体内对马立克氏病病毒起干扰作用,常1日龄免疫,但不能保护鸡免受病毒的感染;多价苗,20世纪80年代以来,HVT免疫失败的越来越多,部分原因是由于超强毒株的存在,市场上已有SB-1+FC126、301B/1+FC126等二价或三价苗,免疫后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能够抵抗强毒的攻击。
(2)免疫程序的制订。单价疫苗及其代次、多价疫苗常影响免疫程序的制订,单价苗如HVT、CV1-988等可在1日龄接种,也有的地区采用1日龄和3~4周龄进行2次免疫。通常父母代用血清1或2型疫苗,商品代则用血清3型疫苗,以免血清1或2型受母源抗体的影响,父母代和子代均可使用SB-1或301B/1+HVT等二价疫苗。
5.3免疫失败原因及防治方法
(1)接种剂量不当。常用的商品疫苗要求每个剂量含1 500~2 000以上个蚀斑形成单位,接种该剂量7 d后产生免疫力。若疫苗贮藏过久或稀释不当、接种程序不合理或稀释好的冻干苗未在1 h内用完,均会导致雏鸡接受的疫苗剂量不足而引起免疫失败。
(2)早期感染。疫苗免疫后至少要经过1周才能使雏鸡产生免疫力,而在接种后3 d,雏鸡易感染马立克氏病并引起死亡,且HVT疫苗不能阻止马立克氏病强毒株的感染。为此须改善卫生措施,以避免早期感染,但难以预防多种日龄混群的鸡群感染。
(3)母源抗体的干扰血清1、2、3型疫苗病毒易受同源的母源抗体干扰,细胞游离苗比细胞结合苗更易受影响,而对异源疫苗的干扰作用不明显。为此,免疫接种时可进行下列调整:①增加HVT免疫剂量或使用其他疫苗病毒,被动抗体消失时于3周龄再次免疫接种;②对鸡不同代次选用不同血清型的疫苗,如父母代鸡用减弱血清1型疫苗,子代可用血清3型(HVT)疫苗;③多使用细胞结合HVT苗。
(4)超强毒株的存在使传统的疫苗不能有效抵抗马立克氏病超强毒株的攻击,从而引起免疫失败,对可能存在超强毒株的高发鸡群使用814+SB-1二价苗,或814+SB-1+FC126三价苗,具有满意的防治效果。
(5)品种的遗传易感性。某些品种鸡对马立克氏病具有高度的遗传易感性,难以进行有效免疫,甚至免疫接种后仍然易感,为此须选育有遗传抵抗力的种鸡[4]。
(6)免疫抑制和应激感染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网状内皮组织增生性病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等均可导致鸡对马立克氏病的免疫保护力下降,以及环境应激导致免疫抑制,可能是引起马立克氏病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
6参考文献
[1] 尹忠文.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和预防[J].养殖与饲料,2010(2):21-22.
[2] 周靓靓,王佳秋.蛋鸡马立克氏病及防治措施[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4):88.
[3] 金春富,赵福奎,吴常义,等.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及综合防制[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0(1):79.
[4] 王春生. 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与防控[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Z2):17-19,245-246.
下一篇:猪冬痢的发生与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