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牛口蹄疫的防治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5-01-02
关键词猪牛;口蹄疫;防治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侵害偶蹄动物,其中以猪牛感染多见。该病毒有7个主型,65个亚型,不同类型的口蹄疫病毒的抗原性不同,即便是同一血清型的病毒,其不同分离株的抗原性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彼此之间也不会发生交叉免疫现象,但它们所引起的症状都基本相似。现将猪牛口蹄疫的发生、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流行病学
口蹄疫病毒在阳光下直接照射1 h,加温85 ℃ 15 min,煮沸3 min即可杀死,在1%~2%氢氧化钠或30%草木灰溶液、3 g/L漂白粉水溶液中,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灭活病毒。发生口蹄疫的病畜是该病的主要传播者和传染源,其肉尸、破溃水疱液、粪尿、乳汁、唾液,甚至呼出的气体,或通过污染的饲养用具、水源等使健康动物发生直接和间接传染,屠宰后未经消毒处理的肉品、内脏、血、皮毛和废水也可广泛传播。不同年龄、性别的猪牛易感。猪发病时以白猪最易感,棕红色(杜洛克)猪次之,最后是本地黑猪,冬春季节多发。
2临床症状
2.1猪
猪感染后潜伏期为1~3 d或3~7 d不等。潜伏1~3 d的猪突然发病,潜伏3~7 d猪在表现症状前有惊厥、相互嘶咬、打架等先兆。病初体温升高至40.3~42.0 ℃。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站立行走困难,表现四肢蹄痛疼,全身发抖,部分猪鼻端及蹄冠处有水疱,经1~2 d后水疱破溃,流出透明或微黄色液体。体温降低至正常,食欲逐渐恢复,蹄壳未脱落的经2周愈合,蹄壳脱落的1个月左右形成硬壳(结痂)后恢复。吃奶乳猪发病时死亡率可达100%,怀孕母猪易发生流产、死胎等。
2.2牛
牛感染后潜伏期为6~7 d,患病时出现高热、四肢麻木、肌肉振颤、精神不振、食欲缺损、流口水等症状。约2 d后在口腔发生范围较广的炎症,在硬腭和舌面上形成许多小水疱,水疱内含透明或微黄色液体,以后水疱破溃,发生组织糜烂和火烫样溃疡。此时的牛无法伸出舌头采食,饮水相当困难[1]。在无继发感染情况下,病变严重的经2周恢复,病变较轻的1周后愈合。除口腔外,牛患该病较少发生蹄壳脱落现象。但犊牛患此病时因心肌受损易发生死亡。
3诊断
根据猪牛口蹄疫流行病学及特点,病变的特征性变化和良性结果综合分析,可初步作出诊断,确诊应经过实验室检验结果判定。
猪牛口蹄疫主要症状表现在蹄冠、蹄踵、蹄叉、副蹄和吻突皮肤、口腔胯部、颊部以及舌面黏膜等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和溃疡。病体还表现精神不振、体温升高、厌食等症状,当病毒侵害蹄部时,蹄温增高,跛行明显,常导致蹄壳变形或脱落,病体卧地不能站立。水泡充满透明或微浊的浆液性液体,并很快破溃,露出边缘整齐的暗红色糜烂面,如无细菌继发感染,经1~2周病损部位结痂愈合。若蹄部严重破损则需3周以上才能痊愈。口蹄疫对成年病体的致死率一般不超过3%。妊娠病体可发生流产。
下一篇:香椿芽的开发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