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药害预防与补救措施
摘要介绍了农作物药害的识别方法与造成农作物药害的原因,并提出预防药害发生的方法及药害发生后的补救措施。
关键词农作物药害;症状;原因;预防;补救措施
农作物药害是指因使用农药不当,使农作物表现出各种病态,包括作物体内生理变化异常、生长停滞、植株变态、斑点、黄化、畸形、枯萎、不孕脱落、劣果、死亡等一系列的症状。
1农药药害的识别
1.1急性药害
一般在喷药后2~5 d出现,严重的数小时后即表现出症状。如种子发芽能力下降,发根少,子叶叶片灼伤、变黄,严重时产生叶斑、凋萎、畸形,这样的植株生长的叶片、花、果都少。有时幼嫩组织发生褐色焦斑、徒长乃至枯萎死亡,这种药害多为施用农药不当或受邻近田块喷施农药影响所致。从受害株来看,受害明显发生在嫩叶、花、果等生长较快的部位,一般上部叶片重于下部叶片,嫩叶重于老叶。
1.2慢性药害
植物受害后不立即显示药害现象,主要是影响植株的生理活动。如光合作用减弱,生长缓慢,着花减少,结果小,成熟推迟,籽粒不饱满甚至风味、色泽恶化、商品性差、品质下降等。这类药害多是用药过量或药剂浓度过高所致。
1.3残留药害
由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药或其分解产物引起。这类药害主要是由于有些农药在土壤中残留量高,残时间长而影响下茬作物生长。如棉花播前用氟乐灵处理土壤造成后茬的玉米、小麦发黄、矮小、分蘖减少;甲磺隆用于麦田除草使后茬玉米植株低矮、叶片变小、变薄、呈紫色、不实率高等,这些都是由残留药害造成的。
2药害产生的原因
2.1药剂性质不同
任何一种农药对农作物都有一定的生理作用,不同农药品种对农作物反应也不同。无机农药和水溶性、渗透性大的农药易引起作物药害。硫磺粉、石硫合剂、硫酸铜等在作物上溶解的药量往往超过农作物能忍受的剂量,同时农作物对无机物的最高忍受剂量又很接近于它们最低有效防治剂量。因此,稍不注意就会发生药害。而抗生素类农药和拟除虫菊酯等则不容易引起药害。
2.2不同作物、品种、生育期的抗药力差异
十字花科、茄科、禾本科等作物的抗药力较强,而豆科作物的抗药力则较弱,瓜类叶片多皱纹,叶面气孔较大,角质层薄易聚集农药,抗药力最弱。白菜对含铜杀菌剂较敏感,幼嫩植物和植物的幼嫩部分以及植物开花期的抗药力弱,易产生药害。
2.3农药质量差或贮存过久变质、混杂其他药剂
使用质量不好的农药或贮存条件差、贮存时间过长的农药会使药剂变质、减效,这些与药害发生都有直接关系。此外,在加工和销售中管理不严、剂量不准,误将不同药剂混淆,也会造成大面积药害发生。
2.4施用时温度、湿度、土壤等环境条件差异
高温、强光、高湿等环境条件的影响会使某些农药对某些作物产生药害。例如,干旱高温条件下对西瓜喷撒硫磺粉防治病害易造成药害,虎威氟磺胺草醚用于黄豆田除草在干旱条件下易产生药害,禾耐斯在高湿条件下易产生药害。
2.5农药施用方法不当,药量控制不严
如用内吸磷涂茎浓度超过5%、喷洒浓度超过0.2%容易发生药害;玉米播前用氟乐灵作土壤处理会使玉米发生药害;用骠马与盖草能混用防除麦田杂草可造成严重药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