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引导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马贤仓 吴朝萍 时间:2015-01-02

  摘要发展非公有制林业,是实现新形势下我国林业又快又好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分析目前互助县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现状,指出非公有制林业在互助县林业发展中的作用,总结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以为互助县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非公有制;林业;发展;青海互助
  
  非公有制林业是指非公有制经济主体从事的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总和,包括个体林业、私营林业、外资林业,以及中外合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制林业中的非公有部分[1]。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投入林业建设、加快林业又好又快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秀美山川具有重要作用[2]。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宏伟目标,迫切需要非公有制林业有一个大发展;推进林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非公有制林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社会持续增长的多样化需求,为非公有制林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源动力。
  1互助县非公有制林业的产生和发展现状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互助县非公有制林业悄然兴起,发展较快,成绩斐然。截至目前,全县已有25家单位和个人承包、租赁、拍卖“四荒”地面积5 000 hm2,其中高寨镇就有10家单位和个人承包、出让、拍卖“四荒”地3 000 hm2,现已治理面积933.3 hm2,投资额达2 123万元,生态治理已初见成效。
  2非公有制林业对互助县林业发展的作用
  2.1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地方经济潜力
  非公有制林业经济突破了过去单一的经济类型,发展成混合型经济。不论是个人承包、租赁经营,还是股份合作制等,都打破了地域的界限,使资金、劳力、技术等生产要素重新组合,按市场规律流动,解放了生产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2.2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非公有制林业专业户所经营的林地,过去大多为“四荒地”和残次林。他们取得经营使用权后,高起点、高标准地营造优质速生用材林,培育绿化苗木,发展药材、牧草等种植业,更加有效地改善了经营区内的生态环境面貌。
  2.3促进资金投入多元化,解决林业投入不足的问题
  在林业建设急需投入而资金缺口又比较大的情况下,通过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经济,使这一矛盾得到缓和。
  2.4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城乡经济的发展
  互助县农村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全县37万人口中农村人口有34万人,城镇就业压力大。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可以使林地资源向有志于经营林业的人员流动,有利于安排剩余劳动力,实现资源与生产力要素的有机结合,加快林业的建设步伐。一大批农户在非公有制林业经营户的带动和影响下,植树造林,寻找致富门路。在发展林业的同时,还带动了多种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交通运输、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3非公有制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鉴于非公有制林业在我国林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采取各种举措促进其发展显得十分重要。在这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中,完善非公有制林业的法律保护十分关键。而非公有制林业的法律保护牵涉到林木所有权,森林、林木流转权,林木的抵押权,林木收益的处分权等问题。一是非公有制林业受冷落的问题还存在;二是产权不明晰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三是林业税费负担长期过重,影响经营者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四是非公有制林业经营者已陷入困境,现有的资金已全部投完,再无继续投入,且投入的资金得不到效益的回报,业主丧失了建设的积极性;五是缺乏资金,得不到银行信贷的扶持和其他部门项目的支持。
  4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为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把所有制结构调整与体制转换结合起来,完善鼓励和扶持政策,加快机制创新、体制创新和政策创新,努力为非公有制林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充分调动亿万人求富思变的创新、创业潜力,是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的重大战略[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