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安县杂交晚稻赤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邓秋生 时间:2015-01-02
  4.2气温高、昼夜温差小、湿度低,有利于赤枯病发生
  从2007、2008、2009年3年情况看,2008年由于气候条件适宜,植株生长正常,发生程度轻。2007、2009年气温较正常年份偏高,雨量少,干旱时间长,昼夜温差小,不利于有机质在植株体内积累,消耗养分多,植株生长迟缓,抗逆性变差,有利赤枯病发生。
  4.3土壤结构差有利于赤枯病发生
  深泥冷浸田,由于长期渍水,土壤结构差,通气性差,不利于根系发育,加之冷浸田常年渍水,有毒物质积累,造成根系中毒,根系发育不良,吸肥能力弱,植株生长受阻,抗逆性弱,从而有利于赤枯病发生。
  近几年,由于劳动力缺乏,东安县晚稻90%以上都采用免耕栽培,造成土壤板结,通透性变差,营养在土壤中难以释放,作物难以吸收利用,造成植株营养供给困难,也易发生生理性赤枯病。
  5防治措施
  水稻赤枯病是一种营养失调而引发的生理病害,在防治措施上应采取综合防治方法。
  5.1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
  对历年发病严重的老病区,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中腐殖质含量,增加土壤团粒机构,提高土壤通气性,均衡土壤中各营养元素,从根本上解决赤枯病的发生[2]。
  5.2改变不良耕作制度
  对多年来实行免耕种植的稻田实行翻耕种植,提高土壤中的含氧量,改善通透性,以利于根系发展和矿物质的风化与释放。冷浸深泥田,实行排水晒田[3]。
  5.3加强肥水管理,科学用水,均衡施肥
  赤枯病发生区,在分蘖初期实行干湿灌溉,促进根系发展,均衡施肥,防止偏施氮肥,增加钾肥施用量。在发病初期,由于植株根系生长阻滞,吸收功能差,可采取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锌肥+双克净,1周后植株生长加速,效果明显。对发病严重的田块,采用排水晒田。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锌肥+双克净,结合施火土灰+大粪混合灰,1周后恢复生长、新根产生,效果极显著[4]。
  6参考文献
  [1] 陈金宏,邵耕耘,杨呈芹,等.水稻赤枯病的发生与防控[J].现代农业科技,2009(24):181,183.
  [2] 陈运宝.水稻赤枯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8(4):83.
  [3] 田雨晴.水稻赤枯病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8(8):54,57.
  [4] 胡继明.水稻赤枯病的发生类型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7(11):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