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常见病害的诊断与防治
摘要阐述了油菜生长发育过程中,缺素症、菌核病和病毒病等常见疾病的田间表现症状,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油菜病害;诊断;防治
众所周知,油菜对磷、氮、硼、钾等营养元素的需求量较大,如果缺乏某一元素即可患生理性病害或菌核病、病毒病,如不及早采取得力措施加以防治,将会对油菜的正常生长产生直接影响。农民只有对油菜主要缺素症及菌核病和病毒病症状及防治基本知识做到全面熟悉了解,才能对症下药,达到增产增效。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工作实践,结合潜山县油菜生产实际状况,总结了油菜主要缺素症及菌核病、病毒病的正确诊断与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1缺素症诊断与防治
1.1缺磷
(1)症状。植株矮小,叶片缩小,叶肉变厚,上部叶片深绿,无光泽,中下部叶片呈紫红色,茎枝细小,角果,种子小。
(2)防治方法。中等肥力的田块用过磷酸钙450~600 kg/hm2作基肥,集中施在油菜根系旁边;在油菜初花期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1 500 kg/hm2,或2%过磷酸钙浸出液750~1 125 kg/hm2 [1]。
1.2缺氮
(1)症状。植株瘦小,叶色变黄,分枝较少,根特别细长,角果稀,种子不饱满。
(2)防治方法。氮肥应以早施为原则,集中于苗期施;应分次施用,并在初花以前施完。移栽油菜则要重施基肥,及时追施苗肥和薹肥;直播油菜除部分作种肥外,重点在苗期和薹期施用[2]。
1.3缺硼
(1)症状。植株侧根少,无新根,根表皮变褐,根颈膨大,表皮龟裂;茎杆表皮纵裂,角果和茎杆表皮呈蓝紫或紫红色;新叶尖及边缘紫红色,叶畸形;花序变短,花蕾易脱落,花而不实,有的茎基部长出许多小分枝,到成熟期仍开花。
(2)防治。采取基施为主、根外喷施为辅的原则,整地时用硼砂7.50~11.25 kg/hm2作基肥;采用移栽育苗的田块,在移栽前2~3 d喷施0.2%硼砂溶液750 kg/hm2;在油菜蕾薹期或初花期宜用液体硼肥750 g/hm2对水750 kg/hm2再喷施1次。
1.4缺钾
(1)症状。植株矮小,前期叶色变淡,出现白斑,叶缘变褐,茎细而柔弱,节间长,易倒状,易感染病虫害,抗旱、抗害能力下降。
(2)防治方法。一般用氯化钾11.25 kg/hm2,或草木灰1 125~1 500 kg/hm2作基肥集中施用。
2菌核病诊断与防治
2.1症状
菌核病又叫茎腐病,俗称白杆、搭叶烂等。该病大多在油菜盛花期开始发生,落花后盛发,花瓣、老叶先受害,茎杆受害最严重。茎杆受感染后,早期病斑呈条形淡褐色水渍状,略凹陷,湿度大时,病斑蔓延较快,整个茎杆变成灰白色,表面长出白色绵毛状菌丝,干燥后表皮易裂,后期菌丝在茎内形成大量的黑色鼠粪状颗粒即菌核。叶片受侵染后,病初呈现暗青色不规则水渍状的斑块,后逐渐扩大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浅褐或灰褐色轮纹病斑,外围有淡黄色的晕斑,湿度大时,病斑易扩展,上面长有白色菌丝,干燥时,病斑易破裂。
2.2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实行水旱轮作,根据菌核在水中浸泡1个月以上能致死原理,可采用稻、油轮作,麦、油轮作来降低菌核数量;选用无病植株的种子,播时可用10%盐水浸种,以消灭种子表面的菌源;油菜田要保持排水通畅,利于降低田间湿度;播前要深翻土地或中耕培土,达到深埋菌核,切断感染源;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甘蓝型品种,一般移栽田块栽12万~15万株/hm2,直播田块栽18万~30万株/hm2为宜,并根据油菜长势合理施用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培育健壮植株,增强抵抗力;在初花期、盛花期可摘除植株中下部的老叶、病叶、黄叶,以减少感染源及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从而降低发病率。
(2)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尤其在初花期、盛花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 kg/hm2对水750 kg/hm2喷雾;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 kg/hm2对水750 kg/hm2喷雾;或50%速克灵0.75 kg/hm2,或40%菌核净1.125 kg/hm2对水1 125 kg/hm2喷施,选择无雨天,连施1~3次,每次间隔1周[3]。
3病毒病诊断与防治
3.1症状
油菜病株出现系统型枯斑,老叶片病早,症状明显,后传到新生叶上。初发病时叶片产生针尖大小透明斑,后扩展成近圆形2~4 mm黄斑,中心呈黑色彩褐色枯死斑,坏死斑四周油渍状。菜薹上出现紫黑色梭形至长条形病斑,且从中下部向分枝和果梗上扩展,后期茎上病斑多纵裂或横裂,花、角果易萎蔫或枯死。角果产生黑色枯死斑点,多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