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袋苹果果面黑点病发生机理及防治措施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韩玉芹 苏成军 时间:2015-01-02
  3.3调整果园密植度及树体结构
  合理密植栽培,加强冬剪和夏剪,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营造不利于病菌发生的田间环境。一般要求枝量为150万~180万条/hm2,冬剪后为105万~135万条/hm2;夏季树冠投影下的花荫率占30%左右[3]。
  3.4合理使用有效杀菌剂
  (1)花露红前喷药很重要,但很多果农因释放壁蜂授粉而放弃,这给病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机会。此期应喷施对壁蜂无影响的杀菌剂,如80%必备可湿粉600倍液,杀灭初活动的黑点病菌。
  (2)谢花后至套袋前是用药防治的关键时期,要正确选择杀菌剂,合理交替和配合使用。有效杀菌剂有80%喷克可湿粉800倍液、1.5%多抗霉素可湿粉500倍液、2%宁南霉素水剂600倍液等。这些杀菌剂既防果面黑点病,又防烂果病、叶斑病,安全且不刺激幼果[4]。
  (3)发病初期及时喷药,减少损失。果面黑点病初发病前,及时喷用80%必备可湿粉400倍液+1.5%多抗霉素可湿粉300倍液,或2%宁南霉素水剂300倍液,强化防治。
  3.5雨后检查
  每次下大雨后,要及时检查,凡发现排水孔过小造成袋内积水的,要适当剪大排水孔,以排除积水和利于透气;对被雨水淋烂粘贴在果面上的袋子,及时清除干净,另套新袋。
  4易与果面黑点病混淆的2种病害
  在套袋苹果园,经验不足的,会把以下2种病害出现的黑点误认为是黑点病,造成防不对症而无效果。
  4.1痘斑病
  黑点分布在萼洼上部、果顶周围和胴部,一发生就成较大的斑点,但只发生在果皮上,不深及果肉,也不引起果实腐烂,此病是缺钙引起的痘斑病,严重时会引发苦痘病。它与果面黑点病的显著区别:一是果面黑点病多是套袋果才发生,不套袋果一般不发生,而痘斑病则是套袋和不套袋的都发生;二是果面黑点病病点下的果肉无苦味,而痘斑病病斑下的果肉有苦味;三是果面黑点病的病斑在生长后期和贮藏期不扩大,而痘斑病的病斑会扩大,并向下凹陷。防治方法:在搞好土壤补钙的基础上,抓紧于谢花后3~6周和采收前30 d左右进行叶面补钙4~5次。
  4.2轮纹烂果病
  初期以皮孔为中心,生成水渍状的褐色斑点,在果面上分布无规律。病斑逐渐扩大,形成圆形红褐色斑块,有明显的轮纹,表皮下散生黑色小点。它与果面黑点病的区别:一是套袋果和不套袋果都发生;二是果面黑点病的病斑较小,不溃烂,而轮纹烂果病的病斑扩大后,病部溃烂,甚至引起整果腐烂。防治方法与危害枝干的轮纹病相同。
  5参考文献
  [1] 姜学豪,盖起波,王书堂.红富士苹果果面黑点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研究[J].当代生态农业,2005(1):45-46.
  [2] 张兴旺.套袋苹果黑点病发生的机理与防治[J].中国南方果树,2006(2):79.
  [3] 孙毅之.套袋苹果黑点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J].果农之友,2007(7):31-32.
  [4] 李祥,陈合,刘玉婷,等.果袋透气性对苹果黑点病、Pb及总酸含量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7(6):259-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