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绿化病虫害生态防治探讨
2.2病虫害发生原因
(1)立地条件。新校区绿地表层土壤多为回填土,立地条件差,土壤的熟化程度极低,肥力差,粘性重,易板结,易积水,表土层以下建筑垃圾较多,不利于植物的健康生长发育,生长势差,导致植物自身抗病虫能力不强。另外,花坛、园林小品、各种地下地上管、线网设施的建设,也导致局部不排水,不透气,极易引发植物根部病害,直接导致植株死亡。
(2)栽植质量。为追求景观效果快速成型,栽植密度大,且栽植大树老树、外来树种比例偏大,乡土树种比例偏小,有的反季节栽植,违背植物生长规律,注重短期效果,使病虫害发生危害的可能性增大。
(3)苗木自身携带病虫害引起。绿化施工时苗木检疫缺失,外来病虫种类和数量相对偏大,带病带虫栽植直接导致病虫发生种类增多,危害加重。
(4)绿化养护科学性不足引起。病虫害防治的及时性、有效性往往受经费、人员、天气等因素的制约。养护技术水平低也制约着植物病虫害防治水平的快速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病虫害的发生几率。
3病虫害生态防治
植物、植物害虫和病原物共居于绿化生态系统中,形成竞争、取食、寄生等种种关系,同时它们又和其他生物形成各种各样的食物链和关系网,在物质和能量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病虫害防治的根本原则就是要做到有虫无害,而不是使有害生物彻底消失。因此,必须从生态学观点出发,辨正看待环境、植物、病害、虫害、天敌和各种防治措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天敌、逐步恢复生态系统的自然调节能力为目标,积极采取加强检疫、栽培管理、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多种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把病虫侵染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水平。由此建立一个以绿化植物为主体、相对平衡和稳定的生态系统,是校园绿化病虫害生态防治的方向。
3.1加强抚育管理
生长势衰弱的植株是最易遭受病虫害侵染的植物群体,加强植物的抚育管理工作,适时施肥、除草、浇水等,促进植物健康生长,增强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是病虫害防治的最基础、最经济的方法。
3.2生物防治
利用生物及其代谢物质来控制害虫,包括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鸟治虫以及其他有益动物治虫等。其中,利用和保护自然界天敌昆虫、鸟类,发挥天敌在生态系统中的平衡作用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如放养蚜虫的天敌瓢虫可控制蚜虫的发生,用白僵菌防治农作物的螟虫等生物杀菌剂如阿维菌素、苏云菌杆菌、球庖白僵菌素等在害虫防治中已经取得了巨大效益[4]。利用阿维菌等真菌、Bt等细菌、病毒、病原微生物来防治植物病虫害,具有繁殖快、用量少、持效长等优点,不会破坏生态系统平衡。利用生物农药,对人畜危害小,对环境污染小,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持久,如Bt乳剂、灭幼脲、烟渗碱等生物农药,是防治园林病虫害的首选农药[5]。
3.3物理防治
利用黑光灯等简单工具以及光、温度、湿度、热、电、放射线等防治害虫。如对天牛、木蠹蛾等,可根据其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采取人工捕杀、诱杀等进行防治。这些方法成本较低,对生态系统和人类都没有危害,并可对某种特定害虫加以控制。
3.4利用生态环境对病虫害固有的免疫力发展相生植保[6]
生态环境对病虫害是有免疫力的,充分利用生态系统中固有的动植物间食物链关系种植相生植物,提高这种免疫力。合理的植物组成,是控制病虫害的有效措施。如多栽种一些乡土树种和优化天敌生态环境的蜜源植物(芸香科等),其花粉能为姬蜂、食蚜蝇、草蛉等天敌昆虫提供丰富的营养食料;同时,要避免种植病虫转主寄生植物,还要注意植物间的他感作用,防止相克后引发病虫害。
3.5正确使用农药防治
要根据病虫害发生发展的规律,抓住最佳防治时期进行合理防治;交替使用农药,合理混配农药,尽量做到一种农药1年使用最多不超过2次,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尽量使用植物提取(如1.2%苦·烟乳油等)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少用广谱性农药,保护天敌,维护生态平衡,避免植物产生药害,将农药造成的危害减小到最低程度,并力求保持其相对稳定性,把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的水平之下。为了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农药的杀虫效果,在农药的使用过程中建议最好采用根施法、浇灌法、树干强力注射法。
4结论
校园绿化植物病虫害科学防治水平的提高,不仅有利于校园绿化植物的健康成长、校园景观的形成、校园文化的体现,更有利于校园绿化植物生态系统功能的充分发挥。把生态学观念贯彻校园绿化的全过程,全程运用生态防治方法,是有效提高校园绿化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尽快提高高校校园绿化养护水平的有效途径。
5参考文献
[1] 陈科东.校园绿地植物组景的新思考[J].科技资讯,2007(29):180-181.
[2] 张鹏骞,郭昊嫒.对高校校园绿化养护管理的思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19-322.
[3] (英)Brian Clouston.风景园林植物配置[M].陈自新,许慈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4] 陈君茹.如何提高生物杀虫剂的防治效果[J].河北农业科技,2008(1):22.
[5] 徐玉成,李桂娥,刘涛,等.郑州市郑东新区园林植物病虫害调查与防治[J].河南林业科技,2008(2):27-28.
[6] 徐公天.我国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森林病虫,2002,12(1):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