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性败育野生稻资源生物学特性及应用价值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5-01-02
反应类型应与光温敏核不育系相似,在三亚应该有较明显的转换期,但雌性败育野生稻在三亚周年完全雌性不育,属生态型不育的可能性极小。
2.5化恢型不育
只有在筛选到化学恢复剂时才能应用,实际上,在已有不育系类型中未发现化学恢复剂。因此,此类工作开展将十分艰难。
在现有的推测中,雌性败育均不宜利用。既不能用其研究混播种制种,又不能作为保护知识产权的一种手段,同时不能作为一种杂种优质利用的途径,因此雌性败育特性目前在水稻育种中较难应用。
3雌性败育野生稻可利用的优良性状
一是本资源柱头外露率极高,且柱头极大,可用于改良现有不育系的开花习性,提高异交率。二是该资源综合性状优良,可作为挖掘抗性基因的重要资源,但因远缘杂交及其自身性状较差,需用回交及大群体选种的方法才能利用,同时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也较有效,但工作量很大。三是花药肥大,花粉量巨大,可用于改良恢复系的花粉量,有利于提高制种产量。
4参考文献
[1] 程式华,李建.现代中国水稻[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0:38-39.
[2] 应存山.中国稻种资源[M].1版.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3:9-11.
[3] 高一枝,曹兵,雷新民,等.雌性不育、雄性可育野生稻的发现和初步观察[J].宜春学院学报,2009,31(2):101-102.
[4] 张金伟,谢建坤,万勇.我国野生稻资源保护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10):5015-5016.
[5] 陈成斌,张烨,梁云涛,等.有机大米产业化与野生稻种质利用[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0(3):260-265.
[6] 李道远,陈成斌.中国普通野生稻两大生态型特征与生态考察[J].广西农业科学,1993(1):6-11.
上一篇:玉米新自交系成688选育报告
下一篇:博州棉花早衰的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