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州棉花早衰的原因及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5-01-02
残膜碎片在耕层中积累,导致土壤理化性状恶化,土壤的通透性和耕性下降,影响根系下扎,使棉花根系产生畸形,根系功能减弱,导致棉花早衰。据调查,博州棉田平均残膜量达到235 kg/hm2,严重影响棉花的正常生长。
2棉花早衰对策
2.1合理施肥,培肥地力
提高土壤基础肥力,改善土壤结构是防治棉花早衰的根本措施。增施有机肥料,有机无机相结合,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棉花需肥规律,确定棉田合理的施肥量、施肥时间和施肥方法,及时、足量、均衡的供给棉花各生育阶段所需的养分,尤其是后期养分的充足供给,确保棉花生长发育的正常进行。发展养殖业,增加农家肥的来源[3]。
2.2适期适墒播种
当5 cm地温连续3 d稳定通过12 ℃时,开始播种,杜绝盲目早播,采用冬灌或春灌,蓄足底墒,春季适墒播种。
2.3科学化调
要因苗、因地、因水、因气候合理化控,坚持“早、轻、勤”原则,棉花生长前期以促为主,但要促中有控,使棉株前期壮而不旺。后期以控为主,控中有促,使棉花后期稳而不衰。生育期内化调5次左右,少量多次,一般缩节胺用量为180~270 g/hm2,可促进根系生长,塑造理想株型,防止早衰。
2.4适时适量灌水
适当蹲苗,促进棉花主根下扎,增加侧根数量。滴灌棉田第1次滴水(带墒播种棉田)应在5月底至6月初,此期适时滴水有利于棉花正常生长发育。因土壤状况生育期滴水9~12次。常规棉田一般在6月中旬至6月底开始灌头水,一般在8月20日停水,生育期灌水5~6次。
2.5轮作倒茬,加大残膜回收力度
合理进行轮作倒茬,深耕改土,秋翻冬灌,头水前揭膜(淹灌棉田),加大残膜回收力度,改善棉田生态环境。对于枯、黄萎病较严重的棉田,可实行粮、棉、草轮作,轮作周期3~5年,严禁棉花秸秆还田,可有效恢复地力,降低土壤病菌数量,减轻发病程度。
2.6病虫害防治
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及时掌握病虫发生、发展规律,重视农业、生物、物理防治,注意保护天敌,重视中后期对棉蚜、棉叶螨和棉铃虫的防治,要避免反复多次大剂量施用农药[4]。
3参考文献
[1] 张小伟.昌吉地区滴灌棉花早衰原因分析及对策[J].新疆农垦科技,2009(2):26-27.
[2] 山巴依尔.博州棉花早衰主要原因及防治对策[J].新疆农业科技,2007(6):42.
[3] 王玉凤.棉花早衰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新疆农业科学,2008,45(S1):54-56
[4] 谢周峰.棉花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J].种业导刊,2008(7):24.
下一篇:精河县棉花三桃比例与保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