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河县棉花三桃比例与保桃措施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5-01-02
(3)4~6片叶时进行第3次化控,用缩节胺15.0~22.5 g/hm2;7~8片叶时进行第4次化控,用缩节胺22.5~30.0 g/hm2;头水前3 d,用缩节胺30.0~37.5 g/hm2,对水450 kg/hm2。二水前用缩节胺37.5~45.0 g/hm2,对水450 kg/hm2。
(4)打顶后4~5 d,当顶部第1果枝伸长到5~7 cm时,用缩节胺90~120 g/hm2,对水450 kg/hm2重控1次。
3.3做好水肥管理
(1)适时灌头水。头水过早,营养生长过旺,现蕾少;头水过晚,落蕾严重。灌水原则是:头水晚,二水赶,三﹑四水看苗情灌。灌好头水是建立产量基础的关键因素,一般不旱不灌,见花灌头水。水量为750~900 m3/hm2。灌水标准是无旱斑,无积水,上水均匀不漏灌。此次灌水对棉株下部成桃多少至关重要。全生育期灌水4~5次(节水灌溉要10~12次),每次灌水时间间隔10~15 d,最后一水在8月20日左右停水。
(2)施足肥料。有机肥与无机肥巧结合,施足基肥重视花铃肥,不施桃肥,搭配叶面肥追施微肥。施足基肥(全层施肥),施尿素225 kg/hm2、二铵225~300 kg/hm2、钾肥150 kg/hm2、锌肥15~30 kg/hm2、油渣450~750 kg/hm2。主要目的是充分满足棉花苗期﹑蕾期﹑初花期对肥料的要求,有利于壮苗﹑早发﹑早现蕾,有利于多现蕾﹑多结铃创造良好的条件及满足棉花营养临界期。
3.4及时打顶使秋桃盖顶
适时打顶有3个方面的好处:①控制高度;②限制果枝台数,控制叶枝生长;③协调植株营养分配。打顶后可以提高顶端的倒一果枝和倒二果枝的成铃率。打顶原则是:“坚持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的原则,正常棉田在7月5日打顶,7月10日前结束。
3.5防治病虫害,减少蕾铃脱落,提高三桃数量
博州地区病害主要有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是棉花蕾铃期的两大病害。老棉区每年都发生,枯、黄萎病严重的地块可造成绝收。解决的办法是选用抗病品种,培肥地力,增施腐熟的农家肥,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抗病能力。
虫害主要有蚜虫﹑棉叶螨和棉铃虫三大虫害。蚜虫和 棉叶螨都为害棉花叶片,蚜虫暴发时还为害棉花的生长点,这2种虫害都是通过吸棉花的营养造成落花﹑落蕾,严重影响棉花产量。棉铃虫危害主要在棉花生长的中后期,棉铃虫蛀食蕾铃,造成蕾铃脱落,减产最为严重。因此,防治棉铃虫是保三桃的最有效措施。棉花虫害防治要提倡“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要把生物防治、农业防治、化学防治有机结合起来,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
总之,根据博州棉区的自然条件,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加强田间管理,确保各项技术落实,措施到位,不断利用先进的棉花栽培模式和配套技术来增加总桃数而提高产量,以改善棉花品质和进一步提高棉花产量。
4参考文献
[1] 徐继秀,宋建鸣.次宜棉区棉花栽培的重要环节[J].新疆农业科技,2007(5):20.
[2] 陆学云.棉花栽培中全程化控实用新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5(5):24-25.
[3] 纪从亮,史伟,邹芳刚,等.关于创新棉花栽培技术的几点思考[J].中国棉花,2008(9):2-6.
[4] 欧阳琼成.沿江棉花栽培技术的改进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8(18):222.
上一篇:博州棉花早衰的原因及对策
下一篇:高寒山区油菜栽培与灾害防御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