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早衰的原因与防治对策
摘要阐述了水稻的早衰现象,分析了水稻早衰的发生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以为提高水稻产量与品质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早衰;发生原因;防治对策
近年来,水稻乳熟期发生剑叶枯黄、叶尖枯死的早衰现象较为普遍,对水稻产量和品质产生很大的影响。近几年在徐市镇水稻田的调查表明,17%~22%的水稻面积发生早衰,减产15%~28%,给稻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水稻成熟期进行预防,延长水稻功能叶的寿命,能起到十分可观的增产效果。因此,防治水稻早衰对粮农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1水稻的早衰现象
早衰有生理性早衰和病理性早衰2种。生理性早衰主要由水稻生长环境不良和品种自身特性所引起;病理性早衰主要由纹枯病、稻瘟病、小粒菌核病、稻飞虱等病虫害引起。水稻早衰在抽穗后到成熟期间呈现茎叶枯萎、未老先衰,致使籽粒充实不良、瘪谷增多而减产。其特征为:早衰稻株严重时叶色枯黄,叶片尖端灰白色,薄而弯曲,远看一片焦枯。根系生长衰弱,在土壤通气性差的田块还有黑根发生。
2原因分析
(1)土壤因素。地势低洼,通气不良,使土壤中有害的还原性物质如硫化氢、乳酸、过量的Fe2+等积聚,危害根系的生理机能,降低根系活力,严重时发生黑根甚至根腐;土壤瘠薄缺乏某种元素,耕层浅,肥力低,满足不了作物对养分的需求等都易发生早衰。
(2)栽培措施不当。特别是地边、地角年年不能进行耕翻的地块,土壤板结,通透性差,根系发育不良;并因吸肥保肥力低和铁、锰等元素极易淋溶,生育后期易出现断肥而早衰。在栽培措施上,如栽植密度过大,个体植株生育细弱,氮肥施量过多,而磷、钾及微肥相对供应不足;长期进行淹灌,不落干通气;盐碱瘠薄地根系发育不良;收获前撤水过早以及晚熟品种迟栽和管理不当等,都可导致早衰的发生。
(3)气候因素。在水稻灌浆期间,气温偏低或日照时数过少,则同化物质的生成和转移速度大大减慢,在9月水稻灌浆阶段如遇5~6 ℃低温,对耐寒力较差的品种或根系发育不良的植株即呈现变色而早衰。
(4)品种因素。据调查,一般矮秆、早熟品种容易出现早衰,因为矮秆品种的通气组织通常不如高秆品种发达;早衰与叶片寿命长短有关,叶片寿命长短又与叶片厚薄有关,一般早熟品种后期生长的叶片比晚熟品种薄、寿命短,因而早熟品种容易早衰。
3防治对策
(1)改良土壤。一是对于地下水位高的低洼地,要修建排水工程,加强和创造渗透条件;二是大量增施有机肥,提倡种植绿肥、稻草回田;三是水旱轮作;四是对粘质田加砂、砂质田加泥[1]。
(2)培育壮秧。大力提倡推广旱育秧,稀播匀播,施足底肥,加强管理。旱育秧与水秧相比,可提高叶绿素含量、功能叶片的活性和根系活力,延缓水稻功能叶衰老,促进后期对水分和营养的吸收和同化产物的积累及运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