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鱼病常用中草药的特征特性及使用方法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5-01-02
关键词防治鱼病;中草药;特征特征;有效成分;使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S948;S9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3-0385-02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集约化养殖程度的加快,鱼类病害也日趋严重,新的病种不断出现。广大养殖生产者防治鱼病常用的抗生素、硝基呋喃类、磺胺类、氯制剂、农药等化学药物对防治鱼病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同时也有污染水域环境、增加病原体的抗药性、药物残留等副面影响。
中草药属绿色有机药物,具有天然、广效、毒副作用和残留小、抗药性不显著等特点,有来源广、无公害、能治本及性能多样化等优势[1]。因此,应用中草药防治鱼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由于部分养殖生产者缺乏水产动物病害防治技术和对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及使用方法不了解,对中草药防治鱼病还存在一些盲区。为此,笔者现就鱼类病害防治常用中草药的特征特性、有效成分及使用方法整理如下,供养殖者借鉴。
1马尾松(又名山松)
常绿乔木,高可达15~25 m。树皮红棕色或灰褐色,呈不规则长块状裂。小枝轮生,棕褐色。叶针形,深绿色,二针一束,长13~20 cm,生长于山坡,全国各地均有分布。马尾松枝叶中含有松节油、二戊烯等成分,具有杀虫、杀菌等作用,可用于防治鱼烂鳃病、肠炎病。
使用方法:用马尾松叶22.5 kg /hm2,捣碎后加食盐750 g/hm2,拌合饲料投喂;取新鲜马尾松叶600 kg /hm2,切碎研细后加水375 kg全池遍洒。将马尾松枝叶扎捆浸泡于池塘进水口处每天翻动1次可防治锚头蚤、鱼虱[2]。
2乌桕(又名卷子、桕子树)
落叶乔木,高可达7~8 m,具乳液。树皮灰色而有浅纵裂。单叶互生,纸质;菱形至阔菱状卵形,长3~8 cm,宽3~7 cm,先端长渐尖,7—8月开花,果期10—11月,种子近球形,黑色,外被白蜡。野生或栽培,生于堤岸、溪边或山坡上,喜温暖向阳环境,耐潮湿,分布广泛。
乌桕叶含生物硷、黄酮类、鞣质、酚类等成分,主要抑菌成分为酚酸类物质,在酸性条件下能溶于水,在生石灰作用下生成沉淀,有提效作用,乌桕果、叶具有拔毒消肿、杀菌能力。
使用方法:防治烂鳃病、白头白嘴病,将1 kg乌桕叶干粉(或鲜叶4 kg)用2%的生石灰水20 kg浸泡,并煮沸10 min,pH值在12以上,全池遍洒,使池水浓度为6.25 mg/kg(乌桕叶的量);每50 kg或1万尾鱼种,用乌桕叶干粉250 g,混合在饵料中或制成药饵投喂,连喂3~6 d,可防治烂鳃病。
3大黄(异名黄良、将军、川军)
多年生高大草本,茎直立,高2 m左右,光滑无毛、中空。叶大,叶互生、有肉质粗壮的长柄,约与叶片等长,叶片宽心形或椭圆形,裂片全缘或有齿,呈掌状浅裂;根粗壮,地下有粗壮的肉质根及根状茎,花黄白色而小,呈穗状花序;分布于四川、湖北、贵州、云南等省,生于山地林缘半阴湿的地方。
大黄的根茎含蒽醌衍生物,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对细菌有抑制作用,有收敛、泻下、增加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等作用,用根茎可防治烂鳃病和白头白嘴病。
使用方法:用量为1.0~1.5 mg/kg全池泼洒。大黄配合氨水使用可提高药效,方法是用1 kg大黄加0.3%的氨水20 kg浸泡12 h(室温),使蒽醌衍生物游离出来,同时泼洒0.5~0.7 mg/kg的硫酸铜,这种方法可防治烂鳃病和白头白嘴病;内服可将大黄碾成粉末混入饲料内,一次量为5~10 g/kg鱼体重,每天1次,连用3 d,可防治粘细菌性鱼病;连用7 d,同时泼洒0.7 mg/L的硫酸铜,对草鱼出血病有一定疗效。大黄、黄柏、黄芩(5∶3∶2)配成三黄粉,使用时,每10 kg鱼用精饲料中添加“三黄粉”1 kg、食盐400 g,加水适量,制成颗粒状药饵投喂,每天1次,连喂5 d,在发病初期治疗效果显著。鱼病进入晚期后,由于已停止觅食,投喂药饵疗效不太理想,可将三黄粉配成1.0~1.5 mg/kg药液进行全池泼洒,如配合泼洒0.5 mg/kg的硫酸铜,每天1次,连续泼3~6 d,可收到良好效果。注意不能与石灰合用,否则对抑制粘细菌有降效作用[3]。
4大蒜和大蒜素
大蒜为多年生草本,为百合科葱属植物,具有强烈的蒜臭气,其有效成分为大蒜素,大蒜素为无色油状液体,有强烈的蒜臭,是一种植物杀菌素。遇热不稳定,置室温中2 d失效,遇碱也易失效,但不受稀酸影响。大蒜含有的蒜素,具有很强的抗菌力,对革兰氏阴性细菌的作用较强,全国各地农家都有栽培,主要用于防治肠炎病。大蒜有效成分为大蒜素,具有广谱抑菌止痢、驱虫及健胃作用,常用于防治鱼类烂鳃病和肠炎病等。
使用方法:防治细菌性肠炎病为每100 kg鱼每天用大蒜1 kg,加入500 g食盐制成大蒜药面投喂,每天1次,连投3~6 d。大蒜素为大蒜的提取物,可用于防治鱼的烂鳃病和肠炎病,用量为每100 kg鱼用大蒜素10 mL拌入饲料中投喂,3 d为1个疗程,也可用于浸洗,以10~30 mg/L浓度浸洗鱼体1 h,可杀死锚头蚤;每20 kg水中加入大蒜素2~3 mL浸洗鱼体,对治疗鲤鱼竖鳞病有效。
5地锦草(别名奶汁草、酱瓣草)
一年生草本,长约15 cm,含白色乳汁。6—8月开花,7—9月结果,种子卵形。茎通常从根际成二歧分生为数枝,平铺地面,呈红色。叶小,2列对生,椭圆形,长5~10 mm,宽4~6 mm,边缘有细齿,上面绿色,下面绿白色,叶柄极短;花极小,生于田野、路边及庭院间。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地锦草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及没食子酸,有强烈抑菌作用,抗菌谱很广,并有止血与中和毒素的作用。
药用全草,可单用,也可与铁苋菜等合用,主要用于防治鱼类肠炎病及烂鳃病。用法为每1万尾鱼种或每50 kg鱼,用干地锦草250 kg(鲜草1.25 kg),煮汁后连渣拌入饵料制成药饵,每天投喂1次,3 d为1个疗程。
6铁苋菜(异名海蚌含珠、血见愁、人苋)
一年生草本,高30~50 cm。叶互生,卵状菱形至椭圆形,长2.5~8.0 cm,宽1.5~3.5 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钝齿,两面共毛或无毛;5—7月开花,花单性,雌雄同株,花序腋生,雄花序穗状。由于雌花序藏于对合的叶状苞片内,所以也取名叫“海蚌含珠”;7—9月结果,果小,三角状半圆表,表面有毛。生于山坡、草地、旷野、路旁较湿润的地方,分布遍及全国各地。全草含铁苋菜碱,有止血、抗菌、止痢、解毒等功能。
使用方法:药用全草,可单用,也可与地锦草合用。治疗肠炎病和烂鳃病,每50 kg鱼用干铁苋菜和干辣蓼各500 g,加水煎煮2 h拌饵料投喂,每天投喂1次,连用3 d。
7穿心莲(别名一见喜、榄核莲、四方草)
一年生草本植物,高40~80 cm。茎方形而有棱,多分枝,节呈膝状膨大,味苦;叶对生,纸质,长2~8 cm,宽1~3 cm,深绿色,先端渐尖,类似辣椒叶;花冠近唇形,白色,疏散圆锥花序生于枝顶或叶腋;果长椭圆形,成熟时2瓣开裂,表面中央有1条纵沟,种子细小,红色。在华南各省均有栽培。其有效成分为穿心莲内酯、新穿心莲内酯、脱氧穿心莲内酯等,有解毒、消肿止痛、抑菌止泻及促进白细胞吞噬细菌等功能。
上一篇:鸡白血病的流行情况及防治措施
下一篇:乌鳢诺卡氏菌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