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湖湿地资源保护性开发的构想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高玉晴 时间:2015-01-02

  摘要洪泽湖是我国第四大淡水湖泊,湿地资源十分丰富。分析了洪泽湖湿地资源的保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洪泽湖湿地资源保护性开发的基本构想。
  关键词洪泽湖;湿地;保护性开发;构想
  
  洪泽湖是我国第四大淡水湖泊,湿地资源十分丰富,其周边的森林、浅滩、岛屿和水域,为水生和野生动植物的繁衍,以及鸟类栖居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从而形成了多重功能的滨湖湿地生态环境。优美的湖光山色、悠久的人文历史以及众多的名胜古迹为洪泽湖湿地资源的保护、开发和永续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通过植树、种草、养殖、建立自然保护区等多种综合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促进一些生产力薄弱的物种在特定的湿地环境中恢复和再生,形成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在此基础上进行湿地合理开发,充分发挥湿地所具有的景观、人文价值,最大限度地体现滨湖湿地应有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1洪泽湖湿地的概况
  1.1洪泽湖的历史及成因
  洪泽湖地处江苏省西北地区,是全国第四、江苏第二大淡水湖[1]。早期属黄海海湾,后随海岸线东移,逐步退居内陆,成为河湖相间的洼地。多个小湖、水塘与古淮河相连,86—94年,张禹开辟古浦阳水利,使诸湖相连。200年,始建大堤,破斧塘改称洪泽浦,唐代始称洪泽湖。1194年,黄河夺淮入海,夹带泥沙淤积,逼淮水下积成巨泽。1680年,黄、淮水并涨,泗洲城浸入湖中,洪泽湖达到现在规模。湖面最宽处达60 km,湖岸线长354 km,常年水位12.5 m,水域面积2 069 km2;湖水位13.5m时,水域面积2 231.9 km2,相应库容量52.95亿m3;湖水位17 m时,防洪库容量135亿m3。洪泽湖历史上最高水位16.9 m,发生在清咸丰元年(1851年),黄河决口东溢六塘河导致洪泽湖水位猛涨。洪泽湖近40年来最低水位9.68 m,发生在1966年。湖底高程一般在10~11 m。洪泽湖西承淮河干流、新老濉河、汴河之水,北连沂沭河,东接灌溉总渠,入海水道流入黄海,南经入江水道流入长江。湖区北、西、南三面为天然湖岸,东部为人工大堤。洪泽湖是我国最大的平原型水库及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的调蓄过水通道。
  1.2洪泽湖区的气候特征
  洪泽湖区是典型的冲积平原浅水类型湖泊,海拔一般在10~11 m,呈西北高、东南低的走势,属于暖温带半湿润的黄淮海平原区与北亚热带长江中下游的过渡地带,以淮河为界,北属南温带鲁淮气候区,南属北亚热带江北气候区,因而具有北亚热带和南温带过渡气候带的特征:冬干冷,夏湿热,春秋温暖,四季分明,年降水量丰富。年均气温16.3 ℃,年均降水925.5 mm,日照2 130~2 430 h,无霜期219 d。
  2洪泽湖湿地的物种资源
  2.1植物资源
  湖区陆地森林植物多为人工林,主要有剌槐、法桐、侧柏、泡桐、水杉、池杉、枫杨、湖桑、乌桕等。近水湖滩地、湖心岛主要为耐水湿的柳树挡浪林和杞柳、紫穗槐灌木林。洪泽湖湿地有水生高等植物81种,主要有芡实、野菱、荇菜及水鳖等浮叶水生植物,浮萍、紫背浮萍、满江红、槐叶萍等浮水植物,也有轮生狐尾藻、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茨藻等沉水植物。湿地沼生植被主要分布在沿湖边缘、荡地及低洼湿地,芦苇、菰、莲、蒲等30多种优势物种构成挺水植物群落。
  2.2鱼类及水产资源
  洪泽湖水草茂盛,水环境优越,生物种类繁多。共有经济鱼类9目16科84种,主要包括青、草、鲢、鳊、鲤、鲫、乌、鲶、鳗、银鱼等,年产盛丰。特产鱼种有银鱼、鳜鱼、黄颡鱼等。同时还盛产虾、蟹、螺、蚌、鳖及菱角、湖藕、莲子等水特产。洪泽湖青虾、克氏蜇虾、中华绒大闸蟹肉质鲜美,全国有名。
  2.3鸟类与湿地水禽资源
  洪泽湖滩地广阔,天然饵料丰富,为候鸟越冬及多种鸟类和水禽栖息、繁衍和途迁创造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据调查,洪泽湖有鸟类194种,其中留鸟43种、旅鸟51种、候鸟100种。属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大鸨、东方白鹳、黑鹳、丹顶鹤;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6种,有大天鹅、小天鹅、白额雁、鸳鸯、疣鼻天鹅、白鹭及猛禽等。每年10月中旬从东北、蒙古、俄罗斯一带来此越冬栖息的候鸟,总数量在20万只以上,其中野鸭、雁类最多,约8万只。以湖东岸的三河闸为中心,常年栖息灰、白、黄鹭多达万只以上。洪泽湖地区曾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大鸨最集中的分布地区之一,现栖存量在6 000~7 000只左右。最近发现的世界濒危的震旦鸦雀引起了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
  2.4其他动物资源
  两栖类动物有中华大蟾蜍、蛙类等6种;爬行类有中华鳖、乌龟、草蜥、蛇类等17种;兽类有黄鼬、猪獾、狐狸、刺猬、小灵猫和草兔共6种。
  3洪泽湖湿地资源保护现状
  3.1建立洪泽湖湿地保护区
  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洪泽湖周边地区建立洪泽湖湿地生态自然保护区。洪泽湖湿地位于洪泽湖东部,总面积约2万hm2,已被国家林业局列为国家级保护项目;盱眙湿地位于洪泽湖南部,分布在洪泽湖沿线长约60 km;泗阳湿地位于洪泽湖西部,分布在洪泽湖沿线长约71 km;泗洪湿地位于洪泽湖西部,总面积约2.4万hm2。国家环保总局也将周边的洪泽、泗阳、淮阴等县区列为全国第六批生态示范区和建设试点区。洪泽湖大堤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保护已列入江苏省工作议程。淮安市在洪泽湖周边又批准设立总面积达17 800 hm2的3个市级湿地保护区,即淮阴区洪泽湖北岸、西顺河至韩桥的3 700 hm2湿地保护区,洪泽县10 000 hm2的大堤湿地保护区,盱眙县4 100 hm2的湿地保护区[2]。保护区和示范区的建立为滨湖地区湿地的总体保护创造了条件。
  3.2开展湿地鸟类的调查与保护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泗洪县就在栖息鸟类较多的城头、陈圩等沿湖10多个乡、镇、场,建立了湿地珍禽自然保护区和向阳水库珍禽保护区。每年在保护区内越冬的珍禽达40多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20多种。进入90年代,在省统一组织下,沿湖地区的市县林业部门分别进行了鸟类资源调查,并下发了禁止猎捕野生动物和对珍禽鸟类进行保护等有关文件。
  3.3退耕还林,退渔还湖
  为了加大洪泽湖生态保护力度,沿湖乡镇已组织开展退耕还林、退渔还湖工作,洪泽县对湿地核心区高良涧、老子山、西顺河镇渔民实施整体搬迁,上岸定居,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恢复了湿地面积和生态功能。
  3.4加强湖堤绿化,建造生态防浪林
  一是完善提升洪泽湖大堤绿化的生态功能。对67 km长的大堤进行绿化改造,营造混交林、复层林和景观林;二是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在建设意杨速生丰产林的同时,大力实施生态林工程。在沿湖逾300 km的大堤绿和湖区西面的场、圃、乡、镇广大平原地区以道路和沟渠、堤坡为骨架,集中连片营造农田林网、防风固土林,对防风挡沙和改善环境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4洪泽湖湿地资源保护性开发存在的问题
  湿地是一种自然景观,是地球上水域、陆地长期交互接壤形成的特殊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物种基因宝库,有“地球之肾”之称。洪泽湖湿地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在拦截净化外来污水、保护动植物资源、维持生物的多样性尤其是保护水禽栖息地、维持生态平衡、保持湖泊营养协调、保护环境、调节气候,以及保障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可持续增长等方面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可称之为“黄淮之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