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生及防治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5-01-02

                    作者:李振国 刘在春 窦洪猛 刘桂岐

  摘要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引起雏鸡的免疫抑制,对养鸡业危害很大。介绍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总结了其预防及治疗措施,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预防措施;治疗措施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名腔上囊炎、传染性囊病,是由病毒引起的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法氏囊肿大、肾脏损害为特征。该病引起雏鸡的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腺病毒、沙门氏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接种的反应能力下降,因此该病对养鸡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1]。
  1临床症状
  潜伏期短,感染后2~3 d出现临床症状,早期症状之一是鸡啄自己的泄殖腔现象。发病后,病鸡下痢,排浅白色或淡绿色稀粪,腹泻物中常含有尿酸盐,肛门周围的羽毛被粪污染或沾污泥土。随着病程的发展,饮、食欲减退,并逐渐消瘦、畏寒,颈部躯干震颤,步态不稳,行走摇摆,体温正常或在疾病末期体温低于正常,精神萎顿,头下垂眼睑闭合,羽毛无光泽,蓬松脱水,眼窝凹陷,最后极度衰竭而死。5~7 d死亡达到高峰,以后开始下降。病程一般为5~7 d,长的可达21 d [2]。
  2病理变化
  死于感染的鸡呈现脱水、胸肌发暗,股部和胸肌常有出血斑、点,肠道内粘液增加,肾脏肿大、苍白,小叶灰白色,有尿酸盐沉积。受感染的法氏囊常有坏死灶,有时在黏膜表面有点状出血或淤血性出血,偶尔见弥漫性出血。脾脏可能轻度肿大,表面有弥散性灰白的小点坏死灶。偶尔在前胃和肌胃的结合部黏膜有出血点[3]。
  3预防措施
  3.1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工作
  鸡法氏囊病病毒对各种理化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患病鸡舍病毒可较长时间存在,因此必须做好彻底地消毒,保证鸡场各环节的卫生。消毒卫生工作,必须贯穿种蛋、孵化全过程和育雏等阶段中。所用消毒药以次氯酸钠、福尔马林和含碘制剂效果较好[4]。
  3.2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控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主要方法,特别是种鸡群的免疫,将其母源抗体传给子代使雏鸡免受法氏囊病病毒的早期感染。目前使用的疫苗主要有灭活苗和活苗2类。灭活苗一般用于活苗免疫后的加强免疫,具有不受母源抗体干扰、无免疫抑制危险、能大幅度提高基础免疫的效果等优点,常用的为鸡胚成纤维细胞毒或鸡胚毒油佐剂灭活苗,对已接种活苗的鸡效果较好。活苗常分为3种类型,一是温和型或低毒型的活苗,如D78、PBG98、LKT、LZD228等,这类活苗对法氏囊没有任何损害,但接种雏鸡后抗体产生较迟,抗体效价也较低,免疫保护效果不高;二是中毒力型活苗如德国的鸡胚毒Cu1m、BJ836、Lukert细胞毒、IBDB2苗等,此类疫苗接种雏鸡后,对法氏囊有轻度可逆性损伤,雏鸡首免后5 d产生中和抗体,7 d达到较高水平,经2次免疫后,对Ⅰ型强毒的攻击接种鸡的保护率在85%~95%;三是高毒力型的活疫苗如初代次的2512毒株、J1株等,此类疫苗对雏鸡有一定的致病力和免疫抑制力,通常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