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生与防治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源 时间:2015-01-02
  摘要介绍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流行症状、剖检病变及诊断方法,总结了其预防措施,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原;流行症状;剖检病变;诊断;预防措施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一种传染病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幼鸡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法氏囊又叫腔上囊,位于泄殖腔肛门的背侧,10周龄左右的雏鸡法氏囊最发达,以后逐渐萎缩;法氏囊是禽类体液的中枢器官,如果幼龄鸡法氏囊受到侵害,法氏囊受到破坏后,免疫机能降低,对疫苗接种的免疫反应下降,容易造成免疫失败[1]。此病对养殖产生危害,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1病原
  该病是一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时环状,病属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这种病毒抵抗力较强,耐热,56 ℃保持5 h、60 ℃保持90 min都不能杀灭,并可耐受紫外线的照射,在鸡舍内能存活122 d,但在pH值12的碱性环境中可使病毒失活,本病毒不能被来苏儿、新洁尔灭杀灭,但对福尔马林、漂白粉敏感。
  2流行症状
  雏鸡易感,3~6周龄最易发生,发病率高达80%~100%,此病是一种很强的接触性传染病,病毒可经口、眼结膜及呼吸道感染,感染鸡的粪便含有大量病毒,主要是通过接触或饮水、垫料、粪便、灰尘、器材、工具以及饲养人员的鞋、衣服传播。健康雏鸡群突然大批发病,2~3 d内可使60%~70%的雏鸡发病,发病3~4 d死亡达到高峰,7~8 d停止死亡。发病的初期,病雏有特别臭的白色或黄白色水泻,肛门周围的羽毛沾有白色粪污,逐渐步行摇摆、畏寒厌食、沉郁嗜眠、羽毛松乱。由于肛门受刺激,病鸡不断啄自己的肛门,而将肛门啄破。头颈身躯震颤,病愈的雏鸡贫血消瘦,生长缓慢[2]。
  3剖检病变
  因本病死亡的雏鸡,即使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解剖检查也可见到法氏囊的特征性病变。发病后2~4 d,法氏囊的体积增大2~3倍。感染后最明显的时期,法氏囊高度水肿,表面被有胶冻样的物质,黄色,常伴随着出血;切开法氏囊,里边沉积着许多纤维素性凝块;法氏囊从第5天开始迅速萎缩,轻症病例,感染后经过4~10周,法氏囊可以恢复正常。此外,骨骼肌脱水,胸肌、肋间肌、腺胃和肠黏膜出血,肾脏、肝脏和脾脏肿大。
  4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能很容易做出初步诊断。但应注意与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马立克氏病、磺胺类药物中毒等区别[3]。急性新城疫,可见法氏囊出血,腺胃出血,但法氏囊不见黄色胶冻样水肿,病愈鸡不见法氏囊萎缩,大多数病鸡有呼吸道症状及神经症状。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也常见有肾肿胀、尿酸盐沉积,但该病无法氏囊肿胀、出血等症状。马立克氏病和白血病有时也见法氏囊肿大或萎缩,但往往具有典型的神经症状及内脏器官的肿瘤。磺胺类药物中毒,虽然可见肾脏苍白肿大,胸肌、脚肌出血,无法氏囊肿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