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风和台风的形成及影力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信达 时间:2015-01-02
  摘要风,是温差导致气流移动中形成的结果。同时,气流与水流一样:水流是落差越大,流水越快;而气流则是温差越多,风速越强。由此,浙、赣、闽、皖、苏、沪、湘、鄂、川、冀、鲁、豫、晋、京、津等内地20多个省区,因离寒冷的西伯利亚太远;可又与太平洋较近,温差不大,仅仅0~20 ℃多,所以一般不具备形成台风的条件,不会有台风。故我国台风多在新疆,并波及青海、甘肃、内蒙古等。
  关键词风;台风;温差;形成;气流;摧毁力
  
  风,是气象要素中的一大要素;然而,气象要素它还关系到国际性通用问题。同时,还该认知:风,又与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各行各业密切相关,应用广泛;尤其在农业生产中,风更是必不可少的慎用要素,适风有益、大风有害。所以,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就严格强调遵循《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力求尽力地、认真地观测、记录、预报和运用。
  1什么是“台风”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清楚规定:风是按风速的快慢、风力的大小,从最小的1级起到最大的12级,共分为12个等级。至于所谓“台风”者,那是指12级以上的大风、不分等级,则统称为“飓风”、亦即“台风”。它的硬指标有三:一是风速达到37 m/s以上、速度130 km/h多(如果风速只是大于32.6 m/s、速度117 km/h和海浪滔天高达14 m的,这也只是12级的大风,还不能算是“台风”);二是风速至少要有100 km/h以上的;三是大于或等于12级风连续得刮4~5 h以上者(阵性风刮得最大也不算)。那样的风才是“台风”,亦称“飓风”。
  可见,“台风”的风力极大。但常年自西北方的兰州、延安、张家口、锦州等,这一线以内的陕、晋、豫、冀、京、津、鲁、鄂、湘、皖、苏、沪、浙、赣、闽等内地绝少;即使个别地区尚有发生,那也只是几十年不遇一次。这是因为,闽、浙、赣等南方的地理、环境、气候等因素,与4 000~5 000 km以外寒冷的西伯利亚太远;可又与周边太平洋上的气温相差不多。因此,一般就不具备能够形成“台风”的条件。所以通常能遇到“台风”的几率很小、频率很少。然像近年夏、秋两季中经常在预报的“几号台风”来了,则纯属“误区”!例如2009年8月8日那次声势浩大的报道:“第8号莫拉克台风”登陆浙江、经杭州等,这是典型的错报,肯定“不是台风”!理由是:它实是西太平洋上温度骤然升高了几度或者十来度,从而促使水气剧烈上升,随即形成了2个较大的“热带气团”而已;但它在温差不大之前进运行过程中,自然产生的6~7级风,或登陆浙江沿海岸区时最大有十来级风罢了,所以风力不大,可降水不小,风速缓慢,不到10 km/h;更有,依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台风”的3个硬指标,它一个也没有沾边、一个也没有达到?据此佐证,“莫拉克”不能算是“台风”!
  2风的观测及形成
  风的观测包括风向和风速。奈因风向、风速的变动一般都比较大,在瞬时间或较短时间内的风向和风速值没有代表性,必须观察挑取10 min的平均风向和风速值,作为各自的依据。因此,所谓“风速”是指空气在单位时间内所流动的距离,并以每秒米值换取风力等级;所谓“风向”指风吹来的方向,还又分16个方位。比如东风、南风:分正东风、东东南风、东南风、南东南风、正南风,等等,以此类记。
  温度,是促成气流移动的主导因素。从理论上讲:“风”的起因是一种大气(温度)为了保持相对的平衡之过程,亦可称为“大气相对平衡理论”。这是因为,众所周知“气流”与“水流”的一样:因水通常是往低处流的;而气流、则是按“热涨冷挤”的移动原理,向低的温度及气压方向运行。因此,屡见不鲜的热的空气总是会向冷的空气里面快速冲去;相反,冷的空气也同样会向热的空气间飞速挤进。同时,如果两区域间的气温及气压相差很大,相对气流冲挤进去的移动速度则越快。然在“气流”之移动运行中这就形成了大的、小的不一样的“风”,甚至“台风”了。
  2.1暖湿气流的形成
  它起源自太平洋。由于南方历来气温较高,每年当开春后的3月上、中旬,像闽、浙、赣等省区的气温已多升至15~25 ℃,且西太平洋上的升温更快,常常可以上升到30 ℃多;但这时北方中原的冀、鲁、豫等的气温还低,多在0~15 ℃之间,有的年份气温更低,像1991年直到“五·一”前后几天还在-3~-2 ℃,致使南方与北方两地的气温相差很大。这样,在“温差感应”下,南方太平洋上形成的气流并从中携带着海洋面蒸发的水分,使得气流里的湿度很大,又暖又湿,故称它为“暖湿气流”;并趋以低温的北面方向徐徐运行,导成南风习习、略带暖意,被俗为“一次春风一次暖”。然而,这种暖湿气流如北上中,一旦与经常来的西方之冷气流风面接触交汇,就迫使暖湿气流运行受阻,势必停留徘徊,形成雾霾不散、降雨不止,常常致使浙、赣、苏、皖等几省区内有多达几十天的阴雨绵绵,而称之呼“梅雨天气”,从而,才能取得大气(温度)相对之平衡。
  有时,含有大量水分的暖湿气流以风的形式,直接窜过长江、继续北上,那么温差感应,西伯利亚的冷气流常以“台风”的风速、日行3 000 km左右,飞快地穿过新疆南下以制约平衡。因此,中原几省在春夏季中,一般刮风只有3~5级,最大的也无非6~8级,形不成大风、成不了大器,风后只能下下雨和降降温而已。同时,如果暖湿气流再硬往西北推进至延安、锦州等一线时,那定被冷气流挺得顶不上去而分解了、没风了。所以,再往西北的省区气候比较干燥、降水较少;尤其是新疆距离江南直线2 000 km多,南方的暖湿气流几乎去不了,仅靠天山冰雪的水分,因而空气非常干燥,比如北疆的乌尔禾,常年相对湿度只有3%~7%,年均降水量70 mm左右,是典型的大陆性沙漠气候。然因南方的暖湿气流经常活动北上,温差感应使西伯利亚的冷气流频频南下,年刮“台风”30多次;刮起来风速135 km/h以上,黄天暗地、威力巨大,亦有移山搅海之势,让人听之胆颤心惊、视之目瞪口呆、出门直不起腰、走路不能睁眼。而且刮的风都是正西风,一刮就是一个对时、24 h以上才停止。
  2.2热带水气团的形成
  每到每年5月下旬以后的盛夏和秋季,南方的气温已升高达32 ℃以上,甚至40 ℃左右;而西太平洋上的温度则更高。由此,随着升温、水分通过温度蒸发,这必然导致海洋中的水分大量向空中蒸发,升温越高,蒸发越大;然而大地和海洋上空500~1 000 m处有一层温度平恒层,它一般不受低空气温的变化而变动,比地面气温要低、且保持着平稳。这样,太平洋及西太平洋上的水分蒸发、上升后常会碰到高空这一层温度较低的层面,受到阻碍而不能继续上升,只好趋于回旋、滚动,就形成为气象预报中的“热带汽团”或者“热气团”;可因这种气团里含有很多的水分,是靠水汽形成的,所以准确点论,它应称之为“热带水汽团”。同时,如果海洋面上的高温持续不减,还必致海洋面上的水分源源不断地向空中蒸发,这自然促使空中的“热带水汽团”越滚越大;并且,有时在同时另外一个海域面也同样地温度骤升,而水分必然会向空中剧烈蒸发,且上升至高空较低的恒温层面受阻,也同样是回旋滚动,从而形成又一个“热带水汽团”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