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县天然次生林的特点与改造措施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谭德轩 雷友才 时间:2015-01-02
  次生林在开县森林及林业生产中,特别是森林工程项目中所占的地位很重要,经营好次生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是开县的次生林分布广,类型繁多,约占全县森林面积的25.2%,约占全县森林总蓄积的18%。二是从开县现有森林资源结构来看,近熟、成熟、过熟林占全县有林地总蓄积量的61.8%,而幼龄、中龄林,目前蓄积量虽小,但所占面积大,其中大部分为次生林,生产潜力大。三是次生林树种丰富,生长速度快,在缩短森林培育期及获得多样材种方面有现实意义。四是次生林多分布于浅山区,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是发展多种经营良好基地。可做到农业、林业相辅相成,农林结合,繁荣农村。五是次生林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农田等方面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4次生林改造的概念与对象
  次生林改造是根据森林经营的要求,将劣质低产的林分改变成为优质高产林分的营林技术措施。也就是对树种组成、郁闭度、森林起源以及生长等不符合经营要求的林分,采取综合的营林措施,使其能转变为生产大量优质木材和其他多种产品,并能充分发挥其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优良林分[1-2]。
  次生林改造的对象:一是树种组成不符合经营要求的林分;二是郁闭度在0.3以下的疏林地;三是经多次破坏性采伐、无培育前途的残林;四是生长衰退的多代萌生林;五是遭受严重火灾、风灾、雪害以及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的林分;六是生产力过低的林分。
  5天然次生林技术改造措施
  对次生林经营应遵循抚育为主、抚育改造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对天然次生林的改造应根据林分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3-4]。
  5.1全部伐除,进行更新
  适用于非目的树种占优势而无培育前途的残林。实施时,首先伐除全部树木,但对目的树种的幼树应适当保留,然后在采伐迹地上进行更新。将林分规划成若干块状或带状的改造区或保留区,分批改造。同时,应选择适宜的更新树种,这是改造成功与否的关键,此法常称为皆伐改造。
  5.2提高密度,改善组成
  适用于由目的树种组成、但密度过小的低产林分。实施时宜在林木稀疏处,栽植适于当地立地条件的树种,以达到提高密度、改善林分组成的目的。如果原有树种对当地生境很适宜,也可采用该树种进行补植。当预定进行改造的林分林木年龄较大时,则宜选择较耐阴的树种进行补植。
  5.3留优去劣,伐孔植树
  适用于屡遭人为或自然灾害破坏,造成林相残破、树种多样、疏密不匀而分布有一定优良目的的树种的劣质低产林分。实施改造时,首先对林分进行间伐,伐去弯曲多杈的、受病虫危害的、生长衰退的、无培育前途的林木和非目的树种,保留生长分健壮的,有前途的优良目的树种,然后在林冠下、树孔间以至林窗内,栽植适宜的树种。在阔叶林中,宜选择针叶树,以形成复层异龄针阔混交林。在立地条件较差的低产林中,应特别注意引进能改良土壤的树种。
  5.4因地制宜,综合改造
  由于次生林结构的复杂性,根据林分状况同时或分别采取林分改造、抚育、主伐更新、造林等几种经营措施。例如在一块林地中,对呈群团状分布的,由目的树种组成的优质幼、中龄林根据情况采取各种抚育措施;对已达成成熟的地段,采取主伐更新措施;对林间空地,进行造林;对劣质低产的地段,采取相应的改造方法。
  5.5栽针保阔,封山育林
  在由于人为活动频繁、森林遭反复破坏、难于成林的森林地段,宜采取封山育林措施。即实行封山禁止人、畜入山破坏,林木就可以得到恢复。同时,应注意保留价值较高的实生阔叶树,并栽植部分优良的针叶树,诱导其成为针阔混交林,以提高林分的产量和质量。
  6参考文献
  [1] 王云霞.山西省天然次生林改造探讨[J].山西林业,2006(3):15-16.
  [2] 贾伟,林振江,邵新建. 浅析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J].林业勘查设计,2008(2):82-83.
  [3] 孟京辉,陆元昌,王懿祥,等.海南岛热带天然次生林生长动态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10(1):77-82.
  [4] 牟顺泰.层次分析法在评价小陇山天然次生林生态服务功能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2009(21):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