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梁茂东 林丽翩 时间:2015-01-02
  3.2 依法管理
  无公害蔬菜管理涉及到技术推广、技术监督、环境保护、市场管理等多个部门,政府要制订《莆田市无公害蔬菜管理办法》,就相关部门的分工合作、责任义务、政策配套等以恰当的形式进行规范,完善监管链条,明确执法主体,防止工作中出现推诿现象。建立市场商品蔬菜的准入制,杜绝农残超标的蔬菜进入市场,使无公害蔬菜的生产、销售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3 加强生产技术体系建设
  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应具备良好的生态条件,周围没有工矿企业污染,并远离公路、车站等交通要道。大气、灌溉水、土壤等质量指标都应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环境标准要求。要改变传统的习惯施肥为科学的施肥,根据作物产量指标确定适宜的肥料施用量,做到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肥料的合理搭配,使各营养元素之间保持适当的比例,大力推广使用有机肥,施用有机肥不仅施用量要充足,而且必须做到无害化,严禁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料。综合防治病虫害,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提倡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尽量减少化学防治。在物理防治方面,示范应用杀虫灯技术,利用害虫趋光、波、色、味等特征将害虫诱杀;在化学防治方面,按照无公害蔬菜的农药使用准则,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及对天敌杀伤力小的农药品种,并讲究科学的用药方法,注意选择最佳用药时期进行喷药防治,以减少用药次数,提高防治效果;落实用药安全间隔期,化学农药应注意交替使用,以防止病菌或害虫产生抗药性。
  3.4 建立和完善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无公害蔬菜服务中心,成员由市、县(区)、镇(乡、办)蔬菜技术推广部门的业务技术人员组成,形成上下联动的服务体系。其职能主要是:产前进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环境监测,开展科技、市场信息培训,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组织召开产销衔接会,发展订单农业;产中组织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指导与技术咨询,并进行生产监督;产后提供无公害蔬菜产品的质量检测,提供市场信息,疏通销售渠道,发挥各级蔬菜协会作用,并逐步建立菜农产销合作组织,发展营销协会和中介组织,实现产品的品牌化经营。
  3.5 规范监督体系建设
  一是生产基地选址监督关,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基地的认证;二是种植过程监督关,严格按照制定的生产操作规程进行生产,特别是要注重生产过程技术措施实施和投入品使用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大力推进“档案农业”的建设,建立健全各类资料记录,形成完整的可追溯的档案材料;三是蔬菜残留毒物检测监督关,建立企业“自检”、授权机构“委检”和行政监控机构“监检”组成的农产品安全检测网络,实行蔬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四是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监督作用。
  3.6 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片,发展集约化生产
  开展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重点抓好已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示范作用,开展产地环境净化、标准实施、技术培训与宣传等工作,通过召开现场会,着力增强农业科技直观效果,形成辐射带动效应,以示范促推广,领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加大无公害蔬菜推广力度,促进无公害蔬菜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要培育蔬菜生产和流通龙头企业,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蔬菜生产模式,发展蔬菜集约化生产。建立菜农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蔬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提高蔬菜生产技术水平。
  3.7 拓展无公害蔬菜市场
  无公害蔬菜要走向市场,实现产品的优质优价,确保生产者的应得利益,使无公害蔬菜生产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从抓品牌入手,实施名牌战略,立足国内市场,放眼国际市场。在市场销售时设置无公害蔬菜专营点,挂牌销售,逐步建立无公害蔬菜经营销售网络,建立专门的销售中心、配送中心。各部门要为无公害蔬菜的经营创造条件,帮助解决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千方百计打开销售市场,从而带动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健康发展。
  4 参考文献
  [1] 朱雅兰.无公害蔬菜生产面临的问题对策探讨[J].湖北植保,2002(5):14-15.
  [2] 岳兴星.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对策[J].蔬菜,2010(2):29-32.
  [3] 石永成,李金玲.发展无公害蔬菜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吉林蔬菜,2008(5):84.
  [4] 李成禄.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对策和措施[J].天津农业科学,2008, 14(5):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