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勇 时间:2015-01-02

  摘要介绍了夏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病症状、发病特点,并对其具体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为夏玉米茎基腐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夏玉米茎基腐病;发生特点;防治措施
  
  玉米茎基腐病又称玉米茎腐病或玉米青枯病,是由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Eds.)Fitzp)和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awbe)2种真菌复合侵染引起的。这2种病菌的侵染过程是:腐霉菌首先侵入引起根系腐烂,然后禾谷镰刀菌后继侵入加重为害。山东省阳谷县位于鲁西地区,近几年来发生呈上升趋势,成为玉米上亟待解决的重要病害问题。一般年份发病率为6%~15%,严重年份高达40%~60%,2009年全县发病率高达54.8%,减产16.4%,危害严重。为此,笔者于2009年对全县夏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生特点进行了调查,提出了具体综合防治措施,现将其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发病症状
  茎基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造成根系和茎基腐烂的一类病害的总称[1]。一般在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乳熟末期至蜡熟期为显症高峰,收获前15~20 d,常在雨后晴天成片突然萎蔫死亡,由于枯死病株呈青绿色,故又称“青枯病”。受害植株的根系、茎基、茎秆、叶、穗均可表现症状。根系是主要受害部位,从抽雄开始特别在乳熟初期,地下根系先由根毛产生淡褐色水渍病斑,逐渐扩展至次生根,直到整个根系呈褐色腐烂状,最后变成空心,在空心内部表现紫红色,病根皮层为剥离,病株易拔起[2]。茎基部受害,由于根系的腐烂,地下1~2节由褐色水渍状变为深褐色并略带紫色,严重时茎基腐烂空心,只残留纤维组织。茎秆腐烂自茎基第1节开始向上扩展,可达第2~3节,甚至第4节,极易倒折。茎秆由于根系和茎基部腐烂,地上部1~2节间出现水渍状梭形或长椭圆形病斑,病部与健状组织界限不明显,病部手感较松软,1~2 d后变干瘪,纵剖1~3节茎内部变棕褐色并略带紫红色,残存疏松维管束组织。从茎秆第4节到顶部剖视无病变,仅在各茎节和穗柄基部变褐色溢缩状。叶片因根系茎基部受到破坏,使植株水分失调,由于蒸腾作用使叶片由下而上发生青枯,短则1~2 d,长则3~4 d,全株表现青枯,故有突然发病之感。叶片由叶尖向叶柄,叶缘后中脉表现局部失水,似水烫状。病部褪色无光泽,使整个叶片乃至整株迅速青枯凋萎。果穗受害,由于叶片青枯后,果穗从苞叶开始,由局部水烫状褪色逐渐变黄,穗柄柔软,果穗下垂,不易采收,病穗籽粒瘦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