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爱武 时间:2015-01-02
  摘要总结了玉米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包括播种至苗期、生长中后期病虫害的主要防治对象及其综合防治技术,为适时、高效进行玉米病虫害防治提供借鉴。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防治对象;防治技术
  
  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我国北方和西南地区及其他旱谷地区的玉米种植面积大大增加,分布也更加广泛,但是不同地区的产量差别很大。造成玉米产量低而不稳的原因除品种的选择、栽培管理的粗放等因素外,玉米病虫害的日趋严重也是造成其产量低的重要原因。现就玉米生长过程中不同时期病虫害的主要防治对象及综合防治技术作一介绍。
  1玉米播种至苗期
  该时期主要防治对象为地下害虫、玉米蓟马、2代棉铃虫、2代粘虫、玉米病毒病、黑穗病等[1]。防治上大力推广种子包衣技术或用杀虫防病药剂混合拌种。方法:按50%辛硫磷乳油2 mL加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g拌1 kg玉米种的比例,加水1 kg搅拌均匀,闷种4~6 h,晾干播种,可防治地下害虫及种传病害。黑穗病重发区,可用种子量0.2%~0.3%的赛力散(有效成分)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以减轻种子带菌造成的危害。清除地头、垄沟以及田间的杂草,杜绝地老虎、蛴螬、金针虫幼虫早期食料来源及成虫的产卵场所,减少其越冬虫量,减轻危害程度;同时也压低灰飞虱虫口基数,破坏灰飞虱的生存环境,减少了玉米粗缩病的初侵染源[2]。玉米出苗后,蛴螬、蝼蛄、地老虎发生危害严重的地块,可采用毒饵法防治。用10 kg炒熟的麦麸或豆饼,加入90%敌百虫晶体100 g或50%的辛硫磷乳油50 mL,制成毒饵,傍晚时,把毒饵撒入玉米行间,用量为30 kg/hm2,防效很好。棉铃虫、粘虫、甜菜夜蛾于6月中旬至7月上旬当虫株率达5%时及时用药防治,用25%除虫脲可湿性粉剂300~450 g/hm2,或3.2%甲维盐·氯氰675 mL/hm2,对水450 kg喷雾。粗缩病通过灰飞虱传播,因此消灭或避开灰飞虱的传播侵染是预防粗缩病发生的重要途径,及时清理田边杂草,减少灰飞虱滋生。在播种后,用菊酯类杀虫剂375~450 mL/hm2,对水450 kg喷雾;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或20%啶虫脒乳油2 000倍液,喷洒地表及田边地头,杀灭传毒媒介——灰飞虱,兼治蓟马和蚜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