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紫苏三大虫害及其绿色防控技术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赵胜荣 俞雪美 高宇 时间:2015-01-02
  1.3夜蛾类
  在上海地区紫苏上主要有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和银纹夜蛾3种夜蛾。3种夜蛾多是杂食性害虫,主要危害紫苏叶片,造成叶片孔洞、缺刻,影响紫苏生长。
  1.3.1甜菜夜蛾。甜菜夜蛾在上海地区紫苏上年发生6~7代,世代重叠现象严重,常年从5月中旬起至12月中旬,基本上可划分为每月发生1代。成虫寿命5~12 d,平均每头雌蛾可产卵4~5块、200~600粒。幼虫在虫口密度过高、又缺食料的条件下,有自相残杀现象。适宜甜菜夜蛾生长发育的最适环境温度为25~35 ℃,相对湿度80%~95%,土壤含水量20%~30%。盛发期内完成1个世代发育历期约22~28 d。
  1.3.2斜纹夜蛾。斜纹夜蛾在上海地区年发生5~6代,世代重叠,常年成虫5月中旬始见,12月上旬终见。成虫寿命5~15 d,平均每头雌蛾产卵3~5块、400~700粒。在虫口密度过高、大发生时,幼虫有成群迁移的习性。有假死自相残杀现象。适宜斜纹夜蛾生长发育的最适环境温度为28~32 ℃,相对湿度75%~95%,土壤含水量20%~30%。取食不同食料在相同的湿度下历期长短有一定的差异在盛发期内完成1个世代发育历期25~32 d。
  1.3.3银纹夜蛾。银纹夜蛾有2~4种近似种,俗称造桥虫,又称黑点银纹夜蛾。银纹夜蛾在上海年发生3~4代,在我国北方地区年发生2~3代。常年越冬代成虫在6月中下旬出现,10—11月终见,以蛹越冬。成虫夜出活动,对黑光灯的趋光性弱,幼虫有假死性。每年在6月中下旬始见,卵散产在叶背上,每头雌蛾平均产卵量40~100粒。幼虫孵化后,大多在紫苏叶背取食叶肉,残留上表皮,3龄后取食叶片及嫩荚,有转株危害习性。幼虫老熟后在植株上结薄茧化蛹。适宜银纹夜蛾生长发育温度范围在15~35 ℃;最适环境温度为20~30 ℃,相对湿度60%~80%。
  2绿色防控技术
  2.1农业防治技术
  紫苏作物采收时,要及时清除残茬,减少虫源。换茬时要深耕灭蛹或高温上水淹没大田,减少害虫基数,并在播种前7 d用40%辛硫磷1 000~1 200倍液浇灌,施药后土壤用薄膜覆盖密封2~3 d,以提高消毒效果,揭膜后3 d以后播种或移栽。结合积肥和环境卫生工作,消除路边、沟边、田边、宅前屋后等地的杂草,减少越冬虫口基数[1-2]。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松土,合理灌溉和施肥,促进植株健壮,增强抗虫害能力。
  2.2物理防治技术
  杀虫灯对杀灭紫苏内害虫成虫、降低田间落卵量、压低虫口基数、减少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次数起积极的作用。主要诱杀的有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地老虎、金龟子、银纹夜蛾等多种害虫。在害虫发生高峰期设捕器,诱杀、迷向成虫,减少有效产卵量。每年虫害发生初期,应用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甜菜和斜纹夜蛾诱诱剂[3],设成虫诱捕器,每1 333.33 m2放1个。每2~3 d清除诱捕到的成虫,每30~50 d更换1次诱芯,防效可达50%~70%,可大幅减少农药的应用。在烟粉虱虫害发生早期,虫量发生少时使用,一般平均放置300~450片/hm2(每片面积25 cm×40 cm)有色粘板。防虫网是以人工构建的屏障,将害虫拒之网外,达到防治虫害的效果。目前,紫苏生产基地防虫网主要是推广网膜结合覆盖法,即大棚薄膜不揭除,四周通风口及门口装上防虫网。
  2.3化学防治技术
  紫苏生产优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注意轮换用药,合理混用;严格控制农药安全间隔期[4]。粉虱在发生初始期进行防治,每隔10~15 d用药1次,连续数次。农药可选25%噻虫嗪(阿克泰)可分散粒剂4 000~5 000倍液,或20%啶虫脒可溶性液剂2 000倍液,或70%吡虫啉(艾美乐)可分散粒剂6 000~7 000倍液,或20%康福多浓可溶剂4 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99%绿颖乳油300倍液等喷雾防治。防治红蜘蛛,在虫害始发至盛发期内根据虫情发生情况,需连续用药防治数次,防治间隔期5~7 d。重点喷植株中下部叶背面,喷药要均匀周到。防效较好的农药有5%噻唑酮乳油(尼索朗)1 500~2 500倍液,或73%克螨特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10%浏阳霉素乳油2 000~3 000倍液等。防治夜蛾类喷药最好在19∶00—21∶00(太阳下山以后2 h左右),害虫全部上叶取食时施药,使药剂能直接喷到虫体和食物上,触杀、胃毒并进,增强毒杀效果。药剂防治 可选安打(150 g/L茚虫威悬浮剂)3 000倍液,除尽(10%虫螨腈悬浮剂)1 500倍液奥翔(3%甲维盐微乳剂)3 000倍液,或美除(50 g/L虱螨脲乳油)1 000倍液,或三令(2.2%甲维盐微乳剂)2 500倍液,或奥绿一号(10亿PIB/mL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1 000倍液,或卡死克(5%氟虫脲乳油)1 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3参考文献
  [1] 王坤泉,陈群航,戴陈峰,等.蔬菜夜蛾类害虫发生规律及诱杀防治研究[J].福建农业科技,2005(3):30-31.
  [2] 卢隆杰,苏浓,岳森.紫苏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J].植物医生,2004(4):23-24.
  [3] 宋祖舜,梁焕茹,徐平兰.南京地区蔬菜夜蛾类害虫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J].上海蔬菜,2001(6):34-35.
  [4] 常志隆,闫红舟.潍坊青萝卜上粉虱类的发生及防治[J].潍坊学院学报,2004(6):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