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道地药材建佛手的特征特性及盆栽技术
作者:陈敏健 林忠宁 张云銮 刘明香 郑向丽
摘要 阐述了福建道地药材建佛手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其盆栽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盆土制备、肥水管理、促花保果、合理修剪、病虫害及烂根防治、安全越冬等内容,以期为佛手盆栽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建佛手;特征特性;盆栽技术;福建省
佛手又称佛手柑、佛手香椽、五指柑等,属芸香科柑桔属枸椽的变种,因其果顶分裂或张开或握拳,状如观音之手,故而得名。佛手果形奇特美观,色泽金黄秀丽,芳香浓郁持久,盆栽挂果后极具观赏性。但在具体栽培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开花或只开花不结果、结果后又坐不住果的现象,失去了盆栽的意义。笔者根据栽培管理实践,现将建佛手的特征特性及盆栽关键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特征特性
1.1 生长习性
佛手原产中国和印度,是一种名贵的果花卉和药用植物,也是我国著名的观果花卉之一。因产地不同而命名为金佛手(浙江金华)、广佛手(广东)、川佛手(四川)、建佛手(福建)等。佛手为热带、亚热带植物,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严寒、怕冰霜及干旱,耐阴,耐瘠,耐涝。以雨量充足,冬季无冰冻的地区栽培为宜。最适生长温度22~24 ℃,越冬温度5 ℃以上,年降水量以1 000~1 200 mm最适宜,年日照时数1 200~1 800 h为宜。适合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酸性壤土、砂壤土或黏壤土中生长。
1.2 植株形态
佛手株高1~2 m,常绿,枝叶灰绿色,嫩枝新叶微带紫红,具短硬棘刺,有香气。单叶互生,柄短,无箭叶,革质。叶椭圆,先端钝圆,有透明油点,边缘有波状锯齿。花小,单生或簇生于叶腋,有白、红、紫等色,以白色为多,花冠5瓣,总状花序。一年可多次开花、结果。果实11—12月成熟,果实圆形或卵形,皮皱,鲜黄色,有光泽。先端开裂,似手指状,张开的称“开佛手”,卷曲半握状的称“拳佛手”。一般春天开花,结的果实称伏果,先端分裂如指,多为“开佛手”。夏季一般不开花或开花很少,结的果实,先端呈半分半合状。秋天开花,结的果实称秋果,先端如握拳状,多为“拳佛手”。白、紫花结的伏果为“开佛手”,秋果为“拳佛手”;红花结的不管是伏果还是秋果,多为“拳佛手”。佛手冬至时成熟,果实呈古铜色,香气袭人。
1.3 价值功效
佛手不仅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具有珍贵的药用价值、经济价值。佛手全身都是宝,其根、茎、叶、花、果均可入药,辛、苦、甘、温、无毒,入肝、脾、胃三经,有理气化痰,止咳消胀、舒肝健脾和胃等多种药用功能。据史料记载,佛手的根可治男性下消、四肢酸软;花、果可泡茶,有消气作用;果可治胃病、呕吐、噎嗝、高血压、气管炎、哮喘等病症。据《归经》等载,佛手并具治鼓胀发肿病,妇女白带病及醒酒作用,是配制佛手中成药的主要原料。佛手的果实还能提炼佛手柑精油,是良好的美容护肤品。佛手的花与果实均可食用,可做佛手花粥、佛手笋尖、佛手炖猪肠等;有理气化痰、舒肝和胃、解酒的功效。
2 盆栽关键技术
2.1 盆土制备
佛手喜疏松、肥沃、排水、透气良好的酸性土壤条件,pH值应控制在5.3~5.8;制备栽培建佛手的盆土,采用40%的河沙、10%的松树皮、10%的腐熟有机肥(有机质≥40%,总养分≥6%)、10%的过磷酸钙、30%的块状田间土进行配制。将配制好的盆土,装入培养钵中,装土前在培养钵底部流水孔处盖上1片碎瓦片,保证排水、透气,盆土装入钵中的量约4/5为宜。
2.2 肥水管理
建佛手需肥量多。春季佛手抽生新梢时期,采取薄肥勤施。施以氮肥为主的混合肥,采用每50 kg的水加250 g尿素、125 g的45%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的水肥,约浇100盆,每10 d浇1次,连续浇3次,同时可辅以0.2%的尿素加0.3%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喷洒,或辅以商品专用叶面肥绿叶金刚或氨基酸钙按照说明书要求使用。夏季是佛手盛花期与结果期,此期需肥量大,肥亦可相应加浓。肥料以腐熟食用菌有机肥或复合肥等磷、钾肥为主,而氮肥需少施或不施,每7~10 d施1次。可将肥料于盆土表面进行点状穴埋,5~10 g/株(切勿过量)。注意远离根部,尽量不损伤根系。初秋至仲秋是佛手果实膨胀期,应加强磷、钾、钙复合肥的管理,一般施钙镁磷肥10~15 g/株、氯化钾15~20 g/株,可将肥料于盆土表面进行点状穴埋。此期严格控制氮肥,否则会推迟果实成熟,易产生落果现象。采收佛手时,在采摘果实后应及时追施磷、钾肥(如过磷酸钙、氯化钾等)。同时,还应施以腐熟有机肥(有机质≥40%,总养分≥6%)150~200 g/株,使植株储备充足的养分,有助于其顺利越冬[1-2]。施肥管理主要掌握好在孕蕾期、开花前和开花后,一是在展叶后至开花前,以氮素肥料为主;二是开花前至果实发育期以磷钾肥为主,花期、幼果期喷1~2次0.05%~0.10%的硼砂溶液;生长期如发生黄化症,可叶面喷施0.1%的硫酸亚铁溶液,7~10 d喷1次,直到叶色转绿为止;同时采取根外追肥与盆土施肥结合。
佛手喜湿润,但最怕积水,土壤过湿或者盆底积水、不透气,都会引起根系发霉腐烂[3]。佛手从开花至果熟期,对水分的要求比较敏感,此间浇水过量,容易烂根,落花落果。若盆土过旱,易使花梗和果柄产生离层而脱落,所以盆栽佛手土壤以半干半湿的状态为好。为防止盆栽佛手烂根,夏秋两季以在日落后浇水,使佛手叶面在入夜前干燥为宜,也可在清晨浇水;冬春两季以在日出前后浇水为好,不可在太阳灼晒后骤用冷水浇灌,以免土温降低,影响根系吸水,干扰生理平衡。浇水量不可过大,以利抑制病害发生。浇水要从盆边浇入,不可浇入花蕾内。浇水时水温与土温应接近,一般水、土温差不应超过5 ℃。夏季晴天每天浇水2次,春、秋季每天浇水1次,早春、秋后视盆土情况3~5 d浇1次,冬季视越冬环境10~15 d浇1次。浇水时应1次浇透,佛手最适宜的湿度是70%~90%,适生温度是15~30 ℃。
2.3 促花保果
保花保果是盆栽佛手的一项关键措施。因盆栽限制了佛手生长,使其抗逆能力减弱,合理调控直接影响成花和成果的各种因素,促使形成数量较多、质量较好的花芽和外观优美的果实。促花措施有:调节营养供应,控制旺长、徒长;控制水分,促进成花;利用夏剪技术措施改善光照条件;短期干扰输导系统的营养运输等;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如矮壮素、多效唑等合理调节花芽量。保果技术有:前期注意疏蕾,掰掉畸形蕾、病弱蕾,不能留蕾过多,只能留靠近枝条顶部、长势最好的2~3个蕾。花期实行人工授粉。加强营养和水分管理,花期及幼果期喷硼、磷酸二氢钾及某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合理留果,不能坐果过多。使用赤霉素或2,4-D抑制离层的发生,延长观果期等[4]。
2.4 合理修剪
修剪是维持盆景造形、调节生长结果、促使盆树长势均衡的重要手段。不同时期和不同修剪方法的修剪反应有很大差别,在实际运用中,必须根据盆树的表现和促控的需要,灵活应用各种修剪措施[5-6]。将盆中佛手按照人们的观赏要求整成各种形状和姿态,既增加美感,又能正常生长和结果。管理中具体修剪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定型剪。将主干剪留15 cm,下面留3~5个腋芽,促其萌发壮枝,扩大树冠。当新梢长至5~8 cm时摘心,去顶芽和侧芽,以育成一定的树形,并促进其提前进入结果期。二是依据生长势强弱剪。冬剪稍重有利于加强翌年的长势,夏季重剪可缓和、减弱枝条当年的长势。轻剪多留枝有利于整体生长,短剪少留枝可削弱整体生长。在中部壮芽处剪截易发壮枝,而在基部瘪芽处和先端不饱满处剪截则易抽生弱枝。去弱枝、留壮枝壮芽有利生长,去强枝、留弱枝弱芽、多留果枝可缓和、削弱生长。三是调整枝条角度。为促进生长,可多利用直立枝、斜生枝,也可上拉枝、选留背上壮芽,使分枝角度变小,待势力加强后再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