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蘑菇优化栽培技术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臧丹丹 邹莉 姚远 时间:2015-01-02

  摘要 介绍了双孢蘑菇优化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栽培季节安排、母种制作、栽培种制作、培养料制作、播种、播种后管理、采收等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 双孢蘑菇;优化;栽培技术
  
  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又称白蘑菇、洋蘑菇,属伞菌目,伞菌科,蘑菇属,是一种好气性的草腐性真菌[1-2]。其质地细嫩,鲜美可口,营养丰富,含高蛋白质,低脂肪,无污染,为绿色食品,是目前世界上最为普及、产量最大的菇种之一[3]。双孢蘑菇在我国栽培历史较短,福建省是双孢蘑菇生产的大省。在我国北方,尤其是在东北地区,起步较晚,生产技术落后,因此发展双孢蘑菇生产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4]。由于气候原因,黑龙江省迄今没有规模化栽培双孢蘑菇的先例,现将双孢蘑菇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以期为实现双孢蘑菇在黑龙江省的规模化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1 栽培季节安排
  在黑龙江省栽培双孢蘑菇应以秋季为主。母种于3月中下旬转接试管,4月中旬制备原种,7月中旬进行栽培种的制备,8月下旬进行播种栽培,9月就可以采菇,至10月下旬可采收4潮菇;进入11月以后,气温会明显下降,直到翌年4月初为越冬期,4月中下旬即可恢复出菇。
  2 母种制作
  母种培养基为PDA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去皮)200 g、葡萄糖20 g、琼脂15 g,水1 000 mL,pH值自然。把母种接种于PDA培养基中,接种后置于24 ℃恒温人工气候箱中培养3~4 d,可见由组织块长出白色绒毛状菌丝,连续观察并检查菌种污染情况。发现有青、绿、黄等颜色小点及糊状物,说明已污染杂菌。菌丝体长满斜面需15 d左右,满管后将母种置于4 ℃冰箱中保存备用。
  3 栽培种制作
  栽培种培养采用麦粒种配方:麦粒90%、干牛粪6%、稻壳2.5%、硫酸钙1%、碳酸钙0.5%,含水量50%左右,pH值自然。栽培种的制作、消毒、灭菌、接种均按常规方法,菌种培养均在24 ℃恒温人工气候箱中,待菌丝长满瓶后供栽培使用。
  4 培养料制作
  培养料配方:稻草1 000 kg、干牛粪1 000 kg、豆饼50 kg、碳酸钙25 kg、硫酸钙25 kg,含水量50%左右,pH值自然。在建堆前2~3 d,将稻草预湿,使其含水量在50%左右,建堆时按100 m2栽培面积计,一般为长10 m、宽2 m、高1.5 m。先铺20 cm左右厚稻草,草层上再铺牛粪,如此反复,最顶层覆盖稻草,7层左右,堆料一般以南北向为宜。一次发酵,当温度升高到最高点,并维持一定时间开始下降时,进行翻堆,一般翻4次,第1次翻堆大概间隔5~6 d,第2次翻堆间隔5 d,第3次翻堆间隔5 d,第4次翻堆间隔4 d。每次翻堆要注意发酵情况,保持含水量为60%左右,pH值用石灰水控制为7.5~8.0。二次发酵,当第3次翻堆2 d后,堆温上升到70 ℃左右时,将培养料搬入菇房。铺料厚度为30~50 cm,培养料堆放完毕后,关闭所有门窗。通过加温,在1~2 d内将料温上升到60 ℃,保持6~10 h,适当通风使料温降至50 ℃左右,维持4~6 d,继续降至45 ℃时,打开门窗使之降至常温。发酵好的培养料要有弹性,一拉即断,棕褐色,手紧握培养料指缝间有水溢出却不滴为宜,pH值为7.0左右。培养料在进房前应进行消毒,在进房前1 d左右,先将料堆用塑料膜覆盖4~5 h,使害虫从料面爬至表面,再在料堆周围喷0.5%敌敌畏和800倍的多菌灵,熏蒸24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