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麦秸秆室外栽培蘑菇技术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5-01-02
选择半沙半泥团粒结构好的泥土,制成1.5~3.0 cm粗土粒和1 cm的细土粒,使用前将土粒置于烈日下曝晒至干,上床前在土粒上喷洒1%~2%石灰清水,使土心pH值在7.5~8.0。同时,加喷多菌灵和敌敌畏,土粒最后含水量保持在16%~18%,然后将土粒堆盖上薄膜,闷闭24 h以上,以杀灭土粒中的病虫。播种后约12 d,当菌丝长到料的4/5时开始覆粗土,覆土前1~2 d,料面喷0.2%敌敌畏和800倍多菌灵混合药液,然后通风,将料面轻轻拍平整再覆土,土粒不能重叠,以不见料为宜,前2~4 d将粗土水分调妥,在喷水时加入1%~2%清石灰水,使粗土pH值维持在7.5~8.0,如发现有杂菌侵染床面,应喷800倍多菌灵药液,粗土调水后,应加大通风量,确保土层无积水,土粒上干下湿,表干里湿,干干湿湿,促控结合,发足养壮粗土层的菌丝,增加粗土层菌丝总量。5~7 d后覆细土,用量以不见粗土为宜,粗细土总厚度4.0~4.5 cm。覆细土2 d后,逐步调水至土粒呈松软状[3-4]。开始调水时,可用1%清石灰水加600倍波尔多液混喷1次,调节土层pH值和防止杂菌污染床面,喷雾时要防止水分直接渗入料面,造成菌丝萎缩不长。晴天主要在夜间通风,阴雨天可昼夜通风。菌丝在土层生长到粗土和细土交界部位,菌丝变粗变壮,应补1次透水,补水要猛,一次补足,结合加强通风,促使菌丝扭结出菇,这一次透水是迫使蘑菇菌丝中止营养生长转生殖生长的关键措施,是优质高产的基础。
6 出菇管理
当有大量黄豆大小的小菇出土时,再喷1次较重出菇水,通过2次重水达到粗土捏得扁、细土搓得圆、不粘手为宜,随后停止床面喷水2~3 d,出菇期间,若菇盖起鳞片,未到成熟就开伞,说明水分不足,需及时补充水分。采收期用水原则是:菇密菇大多喷水,菇稀菇小少喷水。出菇前期勤喷轻水,采菇落潮停喷水,养菌3 d再补水,菌丝旺盛重喷水,菌丝稀疏轻喷水,前期高温早晚水,后期追施营养水,在每次喷水后,必须让土层充分收汗后再盖上覆盖物。通风原则:晴天宜早晚通风,阴雨天宜白天通风,低温寒潮期间宜中午通风[5]。在出菇阶段,土层的pH值要求保持在7.5左右,因此喷结菇重水时可结合用0.5%~1.0%的纯碱调pH值。每次采菇结束要及时整理床面,对裸露的菌丝、子实体要及时补盖细土,然后喷结菇重水。出菇中后期,可用竹竿插入料层松动土层和料,增加透气性,促进菌丝复壮。菇床四周经常保持清洁卫生,每隔7~10 d将三角架上的覆盖物揭下,用800倍多菌灵加0.2%的敌敌畏混喷。菇床四周可撒石灰粉,并除尽杂草等。
7 采菇后形成的下脚料再利用
蘑菇废料中的成分与栽培前的堆料相比,水溶性有机物增加了4.77~6.73倍,氮、磷、钾三要素含量也比堆料时多,且所含氮素化合物是一种高肥效的速效性氮。蘑菇废料不仅结构疏松,具有改良土壤的作用,还含有大量的腐殖质,其浸提物能促进植物的根系发育。可见,蘑菇废料是一种优质农家肥,可以用于各种农作物、果树、蔬菜和花卉的种植。
8 参考文献
[1] 韩梅.秸秆磨菇栽培技术要点[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1(3):43.
[2] 范凌云,丁小良,葛惠元,等.利用水稻秸秆的蘑菇大棚栽培技术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2006(2):101-102.
[3] 牛粪秸秆培育双孢菇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07(2):24.
[4] 梁枝荣,张清文.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蘑菇高新技术研究[J].中国食用菌,2002,21(3):11-13.
[5] 朱晨.秸秆栽培食用菌高产技术[J].农家致富,2009(17):47.
上一篇:双孢蘑菇优化栽培技术
下一篇:夏季平菇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