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品种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分析了当前生产上杂交水稻品种推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以期促进杂交水稻的推广,进一步挖掘杂交水稻的增产潜力。
关键词 杂交水稻;品种推广;存在问题;对策
良种是农业增产的内在因素,是农业生产其他措施不可代替的重要生产资料。目前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杂交水稻新品种,由于在栽培措施上没有完全配套,致使本身的增产潜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据调查,同一品种大面积产量与自身的生产潜力之间相差在750~1 500 kg/hm2。
1 存在的问题
1.1 盲目相信良种
选好良种不需要更多的投入就能获得较好的收成,但是每一个优良品种都有其不同的栽培技术要求,有的农民认为良种是“万能”的,无论怎样种都应该高产;有的农民看见别人种什么品种,不顾自己的实际生产条件,同样种该品种;甚至有的农民购买了良种,不索取品种介绍,不阅读栽培方法,仍按“老皇历”种植;许多农民虽然舍得投入购买良种,但舍不得投入与良种配套所需的化肥、农药等物资[1],如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是一个好品种,但很多农民在种植时化肥施用量上仍按照一般杂交稻的施肥水平致使其达不到所需要的需氮量,而使两优培九减产。
1.2 良种与良法配套推广脱节
目前,我国的种子推广与技术推广分属2个单位,种子推广单位认为,把种子卖出去,推广有关技术不属于自己分内工作,所以重视品种推广,不重视配套技术推广。而技术推广单位对新品种配套技术不了解或了解不详,也就谈不上推广配套技术,这就从体制上制约了良种良法的配套推广。
1.3 重培育品种,轻栽培研究
培育一个品种相对于栽培技术的研究方面,更容易出成果,而且获取的经济效益要直接得多,审定通过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卖专利权少则几十万元,多则上百万、千万元。这就导致了科技人员的研究重心向育种方面倾斜[2],品种出来后,在栽培方面只是介绍、标明一些大同小异的栽培技术,不能指导种植者针对品种特性而采用配套的栽培技术,如有的品种需要稀植,有的品种则需要适当密植,有的需肥量偏大,尤其是需氮量偏大,结果都按生产7 500 kg/hm2稻谷施纯氮150 kg/hm2的标准进行施肥,而无法获取高产。
1.4 种田者素质低
现阶段农村真正从事种田的农民多为妇女、老人和儿童。许多中青年(甚至包括妇女)都外出打工,留下的种田者体力弱、文化低、接受(科学种田知识的)能力差,迫使多数农民种植应付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