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地区丘陵旱地小麦需肥特点及施肥技术
摘要 介绍了旱地小麦营养特性及需肥特点,分析了小麦施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规范化施肥技术,以供农户参考。
关键词 小麦;需肥特点;施肥技术;丘陵旱地;豫西地区
豫西地区丘陵旱地小麦全生育期降水少,缺乏灌溉条件,小麦全生长期依靠自然降水,其产量与生长年度降水量及降水的适时程度关系密切。因此,广大麦农认为小麦的产量主要取决于降水量和降水时期,麦田没有必要使用肥料,即使施用了肥料其小麦产量也不会有明显提高,甚至有些麦农由于用肥不当导致小麦减产,这些思想和做法均是不可取的。因此,有必要介绍一下旱地小麦的科学施肥技术,即通过增施有机肥及氮、磷肥,有效地培肥地力,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增强小麦植株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达到提高小麦产量的目的。
1 小麦的营养特性
一是氮素营养。分蘖期是小麦氮素营养的临界期,分蘖期缺氮,可导致分蘖发生困难,从而减少有效穗数。幼穗分化期对氮的需求量高,如缺氮则小穗小花数减少,退化小花增多,若追施化肥,可延长分化时间,增加穗粒数。抽穗以后土壤供氮水平对提高粒重极为重要。二是磷素营养。小麦对磷素敏感。早期的磷素营养对植株及根系生长极为重要,是小麦磷素营养的临界期,磷肥可显著增加分蘖与次生根数,提高苗期的抗寒性。小麦拔节孕穗期是吸磷的高峰期,这时磷素供应充足,可使幼穗发育时间长,小穗数增多,穗大粒多。三是钾素营养。小麦拔节孕穗期是钾的吸收高峰期,拔节孕穗期追施钾肥能增加根量,茎秆粗壮,防止后期叶片早衰,提高籽粒粒重和蛋白质含量。四是微量元素营养。小麦正常生长还需要钙、镁、硫、硼、锰等微量元素。在土壤供应不足时,施用相应的肥料效果明显。缺硫的土壤施含硫的肥料,能提高面粉的品质。土壤缺硼时,小麦雄性器官发育受阻,不结实,施硼后则开花结实正常。
2 旱地小麦需肥特点
2.1 对氮、磷、钾的需肥特点
小麦生育期长达8个多月,且属喜肥作物,因此在其整个生育期内需肥量大。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每生产100 kg小麦籽粒需吸收纯氮2.7~3.1 kg、五氧化二磷1.2 kg、氧化钾3.16 kg,三者之比为3∶1∶3。众所周知,在不同小麦生态区,小麦对氮、磷、钾三要素的需求量是不同的,因地力基础、产量水平、品种特性、土壤质地不同而异。产量越高,需肥总量越大,但每生产100 kg籽粒的需氮量呈递减趋势,而对磷、钾的需求量则呈递增趋势。这就需要在确定施肥量时要考虑到多方面因素。
2.2 对微量元素的需肥特点
小麦除需要氮、磷、钾外,对锰、钼、铜、锌、硼等微量元素也有不同需求,这些微量营养元素对小麦的生长发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是不可替代的。缺乏其中某一种营养元素,都会对麦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导致小麦减产和籽粒瘪瘦,特别是锰、锌、硼3种微量元素更为重要。因此,应根据土壤中锰、钼、铜、锌、硼等的含量,小麦生长发育状况及植株缺肥症状有针对性地增施微量元素,及时补充小麦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硫酸锰基施用量15~30 kg/hm2;喷施浓度为0.1%~0.2%,于拔节前喷2次;浸种浓度0.05%~0.10%,浸6~10 h;拌种用量为4~8 g/kg种。硫酸锌基施用量15~30 kg/hm2;喷施浓度为0.1%~0.2%,于拔节前喷2次;浸种浓度0.05%,浸6~10 h;拌种用量4~5 g/kg种。硼肥基施用量3.75~7.50 kg/hm2;喷施浓度为0.1%~0.2%,于拔节和孕穗前各喷1次;浸种浓度0.02%~0.05%,浸6~10 h。
2.3 不同时期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
小麦各个生育时期对氮、磷、钾素的吸收比例也不尽相同。小麦一生对氮素肥料的吸收有2个高峰阶段:一是出苗至拔节阶段,也就是越冬期和返青期,这个时候氮素的吸收占全生育期吸氮总量的40%左右;二是拔节至孕穗阶段,吸收氮素占全量的30%~40%。抽穗开花后仍能吸收少量的氮素。小麦在分蘖期吸收磷素和钾素分别占各自需要总量的30%左右,拔节以后吸收速度急剧增长,磷素在孕穗成熟期吸收最多,约占总吸收量的40%。钾素的吸收以拔节到孕穗开花阶段最多,占总吸收量的60%左右,到开花时对钾素的吸收达到最大量。总之,小麦吸收氮素在分蘖期吸收的少,到孕穗期以后迅速增加,到乳熟期又减少;磷素在生育初期的吸收比例小于氮,吸收高峰在抽齐穗时;钾在分蘖初期比氮、磷吸收得都少,之后急剧增加,在齐穗期达到最高值,以后又减少。
3 豫西地区旱地小麦施肥存在的问题
3.1 对旱地小麦施肥缺乏认识
一般旱地小麦产量都较低,麦农从短期利益来讲,认为施肥即增加投入,又增加用工,且增产幅度小,投入不成比例。这种认识在局部区域仍带有普遍性,从而导致旱地麦田土壤理化状况严重恶化,有机质含量极低,土壤团粒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土壤养分,特别是氮、磷及锰、硼营养极度缺乏,小麦产量逐步下降。
3.2 肥料配比不合理
肥料投入结构不合理,重无机轻有机、重氮轻磷现象普遍。由于有机肥养分含量低、施肥量大、需较多的劳力和运输力等原因,造成有机肥积造量减少;加之旱地小麦产量低,旱地麦田有机肥施入量少、使用面积小,尿素、碳铵等一些纯氮肥使用量大,氮素供给过量,小麦表现为叶片肥大、旺长、茎秆软弱,后期贪青、晚熟、倒伏、易染病害等,严重制约了旱地小麦产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