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灵台县冬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的思考
摘要 分析了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阐述了推广对策,以期促进水稻机插秧技术的快速推广。
关键词 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前景;对策
机械化插秧作为一项普遍适用性技术,符合我国水稻作业生产特点,有利于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是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国未来水稻种植的主导性技术。近年来,农机部门在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推广应用中做了大量宣传与技术服务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达到了机手、农户、基层干群和农机部门自身的“四满意”效果。水稻仍是种植业的大宗产品,也是主要的粮食作物。目前,尽管机插秧技术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机插秧技术推广面积和插秧机的推广数量与社会需求仍有较大差距。现将影响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推广应用的前景分析如下。
1 推广前景
1.1 有利因素
一是市场大。水稻是洪泽县种植业面积最大、总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占粮食总量的70%以上,搞好水稻机械化插秧的前景广阔。二是效率高。目前推广的小型插秧机单日可插1.33~1.67 hm2,作业效率是人工手插的20多倍。三是劳动强度低。机械操作轻便简单。四是效益好。在有财政补贴的情况下,每台机当年可收回80%以上的投资,机手们有较好收益。五是外出劳务人员逐年增多,为机械化作业提供广泛的市场。
1.2 不利因素
一是机插秧技术特性表现的周期较长。它至少需要经历4个过程:冬春期间的落实作业面积和积细土等准备工作;春季育秧及其管理;插秧机作业即栽插;栽后大田管理。其间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对机插秧技术成果转化的影响都很大,从而影响购机户和栽插户的信心。机插秧技术应用的一个周期需要近1年的时间。机插秧技术的用户持等待观望心态。二是技术成熟和熟化慢。插秧机质量和机插秧技术与农业生产衔接比较慢,负面影响大,同时因生产周期长,导致机械技术改造、熟化慢。三是政府扶持政策不稳定。各级政府补贴政策每年出台较迟,有的地方出台了政策但不能及时兑现,致使农户当年购机时间迟、落实机插面积难度增大,收益不能保证。四是水稻种植的比较效益逐年下降,影响农民投资机械化的积极性。五是土地流转难。单个家庭的责任田块分布零散,面积较小,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少,已实行规模经营的,其随意性大,承包经营合同多是1年一定,承包人对农业机械投入的积极性不高[1]。六是推广单位的工作经费短缺。目前机插秧推广工作主要由县级推广站承担,而县级财政预算只能保证发工资,省、市两级的补贴全部用在机械上,造成推广单位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影响了推广工作。
2 对策
2.1 加强宣传,增强对搞好机插秧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广泛宣传,要使干部群众认识到机插秧有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结合,有利于农民分工分业,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典型示范,开阔干部群众的视野,达到循循善诱,加快普及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