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灵台县冬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的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郭秀丽 时间:2015-01-02
  2.2 加强技术研究与开发
  重点解决2个问题:一是生产厂家要解决好插秧机械的国产化与性能、质量稳定的问题,提高机具质量和农艺上的适应性。二是农机部门解决好育秧技术的管理模式研究。对关键措施要复式试验,提炼出经得住推敲的技术规范,尽快向农民推荐定型的机械和成熟的技术路线[2]。
  2.3 培育龙头企业
  以有一定规模的农机大户、种田大户、农机服务组织为依托,培育龙头企业,如洪泽县朱坝机械化插秧服务公司,实行育秧、机插、插后管理一条龙服务,并在资金、技术上给予倾斜,政策上支持,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扶持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鼓励农机人员领办、兴办机插秧服务组织[3]。一是兴办机插秧作业机械;二是兴办机插秧中介机构,推出跨区作业;三是领办全程技术服务机构。
  2.4 建立稳定的农机补贴激励机制
  以机插秧技术为主要对象,制订具有长效性、连续性、稳定性的农机补贴政策。参照国际成功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插秧机具体的补贴幅度每台应在50%以上,并要做到政策早制定、早宣传、早兑现[4]。补贴政策应在上年的秋种前制定、宣传,补贴资金应在春季机械到户时兑现。在安排购买机械补贴的同时,适当考虑推广单位的工作经费,以落实好服务工作,增强服务体系的后劲。
  2.5 积极服务,促进机插秧作业管理一体化
  一是开展扎实的机插秧技术培训,培训中实行四结合:理论培训与机械实践操作相结合,理论培训与田间育秧管理措施相结合,机插秧苗素质与插秧机性能相结合,技术研究与技术推广成本相结合。二是开展全过程指导服务,农机部门要从秧池田规划、机插面积落实,到育秧材料准备全程介入;插秧机维修,秧苗培育和机插及插后管理全面介入,有条件的地方对大田的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可实行承包服务。通过服务,一方面提高农田科学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增加推广部门的经济收入,以此推动机械化插秧工作良性循环。同时,通过机械化插秧一体化服务,促进土地流转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土地资源和技术要素规模经营,进一步提高机械化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实现节本增效,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机插秧技术的发展增添后劲。
  3 参考文献
  [1] 胡兴元.浅谈水稻机插秧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9(4):58.
  [2] 刘虎.宜秀区水稻机插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南方农机,2009(4):19.
  [3] 刘开顺.山区如何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J].现代农业装备,2008(2):59-61.
  [4] 王小莉,陈光明.浅析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工作中的难点及对策[J].江苏农机化,2008(6):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