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薯9号特征特性及丰产栽培技术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邓淑娟 时间:2015-01-02
  摘要 简述了泉薯9号的主要特征特性,介绍了其丰产栽培技术,旨在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甘薯;泉薯9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泉薯9号是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003年以泉薯268为母本,放任授粉选育而成的优质高淀粉品种,于2009年初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集聚了丰产、食用品质优、淀粉含量高及商品外观好等优良性状,适于鲜薯食用和淀粉加工。
  1 特征特性
  1.1 农艺性状
  泉薯9号株型短蔓半直立,叶片心形、绿色,叶脉紫色,茎绿色,茎中等偏粗,叶中等偏大。薯块长纺锤形,薯皮红色和薯肉黄色,薯身和薯皮光滑,外观品质好。单株分枝5~7条,单株结薯3~5个,薯块大小较均匀,结薯整齐集中,大中薯率约90%。田间未发现蔓割病、薯瘟病、黑斑病等病害的发生。鲜薯于11—12月收获后贮藏至翌年3—4月,较少出现干腐、薯皮皱缩、糠心和萌芽等现象,烂薯率和薯重损失率均较小,食味优。薯块种薯埋种后1个月出芽,出苗齐,产苗量多,剪苗后恢复快。
  1.2 薯块产量与品质
  2008年,泉薯9号鲜薯产量为40.68 t/hm2,比金山57增产10.15%;薯干产量为12.77 t/hm2,比金山57增产35.64%,薯块烘干率为31.4%,比金山57高5.9个百分点,出粉率为20.95%,比金山57高5.12个百分点,居第3位;外观品质好,薯块长纺锤形,薯身和表皮光滑、无条沟、无根点,薯皮红色、色泽鲜艳;蒸熟食用,质地粘度好,味道香甜,综合食味评分为85分,优于金山57。
  1.3 茎叶生长与块根膨大特性
  泉薯9号茎叶鲜产植后60 d为16.65 t/hm2,高于对照种;90 d达最高,为21.26 t/hm2,略高于对照种;之后下降平稳,各期均高于对照。与对照种相比较,泉薯9号茎叶具有前中期生长速度快、产量较高,中后期消退平缓,收获期产量仍较高等特点。中后期茎叶消退平缓为其鲜薯快速稳定生长奠定了物质基础。泉薯9号块根鲜产植后60 d为5 439 kg/hm2,明显低于对照种;60~120 d期间,与对照种的差距逐渐缩小;植后150 d为38.24 t/hm2,与对照相当。块根生长于中后期保持较高的增长率是其主要特点。
  2 栽培技术
  2.1 选作晚薯,培育壮苗
  种薯繁育宜选择水旱轮作地作晚薯种植,留种时宜选择单株结薯好、薯形长纺锤形、薯身及表皮光滑、无病虫害、无破伤、个头中大的薯块。泉薯9号茎叶较粗大,单薯出苗基数较多,出苗后,宜视疏密及时剪苗或掰芽进行繁殖并加强水肥管理[1]。薯苗繁育过程中应以茎蔓粗壮、节间较短和叶面肥大作为壮苗的主要依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