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存在的问题及推广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5-01-02
一是制订切实可行的推广措施。坚持示范和推广的有机结合,逐步推进,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要对示范点进行合理规划,确保其具有代表性,能够发挥较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要根据项目区气候特点、作物种植制度、经济状况等基本情况制订项目实施方案,指导具体工作。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分步实施。二是扎实搞好作业服务。各项目单位要组织力量,通过行政推动,合理调配机具,组成各类服务组织实行标准化、规模化作业服务。帮助基层组织和农民检修机具、解决技术难题,提高作业效率;同时创新技术模式和服务机制,保证高质量、足额完成任务。三是加快适用机具的科研开发。积极引进、试验各类保护性耕作机具,选用适宜本地区气候、土壤、作物等的机具,同时对不足部分进行改进。要结合项目实施,努力研究开发新产品,满足作业需求。
3.3 加强宣传培训
做好宣传工作是扩大保护性耕作项目影响和提高社会共识的重要途径,搞好技术培训是保证实施效果的重要保证,要积极创造有利条件,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广泛宣传,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通过各种媒体的宣传,让社会各界更加了解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农民的认知和接受程度,转变农民传统耕作观念,树立科学种田意识,为项目实施和今后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农机手对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直接关系到保护性耕作实施效果的成败,因此要加强对机手的培训,让机手熟练掌握保护性耕作技术要领和机具操作规程。技术指导人员要深入田间地头,加强作业中的技术指导和服务。结合农业生产季节组织开展现场演示会等,用农民身边的事例,说服教育和引导示范农民。结合科技下乡等活动,使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农民中广泛传播。
3.4 严格项目管理,规范项目实施
在原有项目管理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办法。继续加强项目的监督、检查和考评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项目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对不能按要求完成任务尤其是在资金使用上存在严重违纪问题的,要进行严肃处理。继续做好项目实施效果的监测工作,同时定期进行数据监测。
3.5 巩固成果,建立长效机制
能否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形成长效发展机制,是保护性耕作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用市场经济的观念、机制和办法来推进保护性耕作,增强发展保护性耕作的源动力,这个源动力就是农民的经济效益、农民和机手的积极性。可以把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户作为突破口,使他们掌握这项技术,从中受益,进而带动周围农户应用这项技术。注重提高保护性耕作技术服务的社会化、组织化和市场化程度。借助行政力量的督导作用、资金的引导作用、农机化技术推广部门的技术支撑作用、农民和农机手的利益驱动作用,建立健全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机制。要借鉴跨区机收的服务模式,将农机专业户、乡村农机队组织起来,与周边农民签订作业服务协议,扩大作业规模,提高作业和服务效益。此外,还要加强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借鉴一些发达国家保护性耕作的先进技术和机具,积极探索符合我国特色的保护性耕作发展模式,促进我国保护性农业的全面发展。
4 参考文献
[1] 姬满红.加快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问题的探析[J].当代农机,2009(10):79-80.
[2] 钱智.大力推进保护性耕作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J].新疆农机化,2005(4):4-5.
[3] 梁世闻,李淑君.浅谈保护性耕作技术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3):310-311.
[4] 张更.保护性耕作的实践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装备,2009(11):59-60.
下一篇:宝丰县夏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