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天牛对杨梅的危害及综合防治技术
作者:廖建江 彭小刚 何红凤
摘要介绍星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及危害特点,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为星天牛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杨梅树;星天牛;生物习性;危害特点;防治技术
杨梅(Myica rubra Sieb. et Zacc),是我国著名的特产果树,其果实可鲜食外,还可作药用和保健品。因杨梅集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于一体,发展杨梅产业对农民致富、区域经济振兴、林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1]。全县种植面积已达666.7 hm2,分布在水边、马埠、福民、巴邱、桐林、戈坪等乡镇和国营林场及农户,成为该市最大的杨梅种植县,是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
然而,近几年峡江县杨梅被星天牛危害非常严重,轻则影响生长,重则造成杨梅整株枯死。为此,对峡江县义桥工区、梅花坪工区危害杨梅的星天牛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
1分布与危害
星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又名杨梅天牛、盘根虫,为枝干类害虫,分布在浙江、江西、河南、陕西、山西、辽宁、河北、宁夏、甘肃、湖南等省。主要以幼虫在近地表的主干、主根或主枝部位钻蛀取食为害,造成植株养分和水分输送受阻,导致树势衰退,最后全株枯死。其主要寄主植物有杨梅、柳、榆、槐、桑、枣树、梨树、马尾松等衰弱的松属树木或新伐倒木[2]。
2不同成长时期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8~36 mm、宽6~12 mm,漆黑有光泽,头和腹部长有银灰色细毛。背后鞘翅有白色小斑点。触角鞭状,3~10节各节基部1/3处有淡蓝色毛环。雄虫触角超体长1倍,雌虫则稍长于体,鞘翅基部密布颗粒,表面散布有许多白色短绒毛组成斑点,成不规则排列。卵长椭圆形,长5~7 mm,乳白色,具光泽,孵化前为黄褐色。幼虫体长44~66 mm,淡黄色,头棕色。大颚发达,黑褐色。背板前缘后有一道横向褐色曲纹,其下有一个“凸”形褐色骨化斑,足退化。腹部各节背面为椭圆形移动器,中央凹陷并有横沟,周围有规则隆起,密生细刺突。裸蛹体形与成虫相似,长29 mm,乳白色,羽化前为褐色,老熟时呈黑褐色。蛹的历期13~20 d,复眼卵圆形,触角伸于腹部,在第2节对胸足下呈环形卷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