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防治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5-01-02
当环境条件不适合时,稻瘟病菌暂时潜伏起来;环境条件适宜时,表现出病症,并且可以重复多次,从而导致稻瘟病的大面积发生流行成灾。
稻瘟病菌在病谷、带病稻草上越冬,初次侵染来源主要是稻草。播种带菌种子易引起苗瘟和叶瘟。在露天稻田边缘未腐烂的带病稻草遇雨便迅速产生分生孢子,这些孢子由水源、气流传播到稻田,在条件适宜时发芽侵入稻株引起发病。病菌在病组织上产生分生孢子,传播到其他稻株上,引起再次侵染。在有利病苗的条件下重复侵染可以进行多次,本田由早造稻传到晚造稻,不断危害。晚稻收割后,稻瘟病菌又在病谷和带病稻草上越冬,成为次年的初次侵染来源。
5防治方法
5.1选用抗病品种
在水稻品种中,不同品种抗病力差异较大,而且随着稻瘟病不同,菌群的生理小种变化、品种间的抗病力亦发生变化。因此,选择抗病品种不能一成不变,应不断更新换代优良抗病新品种[4]。
5.2消灭初侵染源
在选择抗病组合的同时,播种前用福尔马林或强氯精进行种子处理,可消灭稻瘟病和其他病菌。发病田禾秆不应堆置于水源和稻田埂上,也不应用作催芽时的覆盖物,在稻秆回田时,应在撒施生石灰后把禾秆犁埋入或淹没在水里沤烂。
5.3加强肥水管理
抓好肥水管理等栽培技术是防治稻瘟的重要环节。施肥必须根据水稻品种的耐能性、土壤的种类和当时的气候情况,做到适时适量和均匀施肥。氮、磷、钾相结合,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方法和健身栽培,以提高水稻的抗病力。
5.4药剂防治
根据田间稻瘟病的流行情况,在分蘖期开始施药1~2次,在水稻破口期施药尤为重要,齐穗期再补施1次药,即能控制稻瘟病的危害。用药应选用高效对口的20%三环唑1 500 g/hm2、稻瘟灵1 500 g/hm2、50%瘟克星900 g/hm2,或康稻夫,或进口富士一号等,防治效果很好。
6参考文献
[1] 张欣.水稻稻瘟病危害与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0(2):33.
[2] 张志,李桂华,辛亚丽,等.水稻稻瘟病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2):167,169.
[3] 邓珍,郭水连.水稻稻瘟病与气候条件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08(2):135-136.
[4] 王国筱,刘光胜.水稻稻瘟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J].汉中科技,2009(5):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