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小麦氮肥后移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5-01-02
(1)氮素肥料品种单一,速效性肥料居多。施用碳铵、尿素等速效肥料较多,施用缓解尿素、复合肥等长效性肥料较少。
(2)传统的“一炮轰”底施面积大,追肥面积小。 在中产水平情况下,一次性底施化肥尚且可行,而进入高产阶段后,这一施肥方法势必制约产量的提高,同时造成肥料浪费和环境污染。
(3)底施追施比例不合理。在高产水平下,小麦氮素肥料底施比例应为30%~50%,追肥比例应为50%~70%。追肥量一般为112.5 kg/hm2左右,无法满足小麦生长后期对氮素的需求。
(4)追施方法粗放。部分农户为省人力和物力,在降雨雪后或灌溉后撒施,这样明显降低氮肥利用率。
(5)追肥时期过早。农户一般在越冬期或春节前后追施氮肥,往往造成二次分蘖过多,追肥达不到提高小麦产量的效果。
3氮肥后移技术要点
小麦氮肥后移技术是一整套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体系。该技术的核心是施肥比重后移与春季追肥时间后移。根据寿县氮肥后移生产实践总结如下要点:
(1)该技术适用于水肥条件较好的高产麦田和中筋小麦的田块。
(2)制定科学的底肥、追肥比例。将氮素化肥的底施比
例降低到40%~50%,追肥比例增至50%~60%。目标高产7 500 kg/hm2以上的麦田,一般需施尿素420 kg/hm2左右,底施、追施各占50%。
(3)追肥时间后移,但不能过迟。春季追肥由返青至起身期后移至拔节始期,依长势掌握追肥时间,苗情偏旺宜推迟,苗情偏弱宜趁早。
(4)采取科学施肥方法。追肥一般以耧播为好,深度以能够覆盖肥料为宜。
(5)配合其他相关措施。重视有机肥,引导秸秆还田,实行机耕深耕,配方施肥,适期适量播种,改重虫轻病为病、虫、草及时兼防。
4参考文献
[1] 朱允高,杨琳.小麦氮肥后移技术在麦田管理中的应用[J].科学种养,2010(4):13.
[2] 孟向春.小麦氮肥后移技术[J].现代种业,2010(1):63.
[3] 陈东义.豫东小麦高产创建中“氮肥后移”技术措施[J].中国农技推广,2009,25(1):36,38.
[4] 赵玉玲,赵立焕.小麦氮肥后移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5):182-183.
[5] 杨进玲,耿影.小麦氮肥后移技术[J].农技报务,2009(5):54.
上一篇:西宁市苗木标准化生产探讨
下一篇:泸县稻鸭共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