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市白哺鸡竹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5-01-02
  2白哺鸡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粗放,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竹农经营管理过程中,科技开发意识淡薄,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竹林抚育管理粗放,每年只在掘笋时抚育1次的竹林较多,也有不少荒芜竹林,为图施肥方便而只施化肥。且不少竹农为获取眼前利益,不重视母竹留养,而对原笋过量挖掘,致使竹林衰退,竹林生产力低下。加上林区道路建设、竹林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极大地影响了笋竹的生长和笋的质量、产量,致使竹林产业经营成本大,笋竹产业整体效益不高。
  2.2科技开发意识淡薄,竹林效益低下
  全市白哺鸡竹林多数分布在主产区东和乡,各家户均有种植,单位栽培面积偏小(户均0.13 hm2以下),农户的科学栽竹意识谈薄,管理方式相当粗放。对林地深翻、行鞭深度、有机肥料深施、合理养竹、竹子勾梢、培养高产高效竹园等重视不够,造成竹林鞭根上浮,生长势差,出笋浅,笋的品质下降,产量低、效益差等问题逐渐凸现。
  2.3加工业发展迟缓,附加值低
  目前,全市白哺鸡竹产区农民普遍进行原笋买卖,产销方式单一。食用笋加工业落后,发展迟缓,附加值低。竹笋加工呈现规模小、数量多的特点,难以形成大中型规模企业。一些农户的加工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业主只满足于作坊式加工现状,产品没有标准,没有包装,没有形成市场。产业链不够健全,专业从事竹笋加工的规模企业只有1家,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尚未形成,产品科技含量普遍不高。
  3白哺鸡竹产业发展对策
  3.1注重科技创新,提高竹林经营水平
  进行科技创新,有利于促进笋竹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1]。一是建立白哺鸡竹笋产业科技服务网络,充分利用现场会、技术培训、科技讲座、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大力推广白哺鸡竹高产高效的实用技术;二是加强竹林的科学管护,在培育成高产竹园后,再采取早出高效栽培技术[2],科学护笋养竹,合理更新竹园,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三是科技部门加大科研力度,在现有竹林中开展优良单株选育工作,及时推广出笋早、出笋快的优良品种,提高笋竹总体效益。
  3.2培育发展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发展档次
  按照高起点、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要求,重点扶持一批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白哺鸡竹笋加工企业,力争3年内在全市形成年产值在500万以上的规模企业2~3家;充分利用浙江省“白哺鸡竹之乡”的特色产业优势,以“玉芽”品牌为主导,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形成1~2个省级名牌产品,2~3个市级名牌产品;深入开展笋竹深度加工建设,开发竹乡休闲旅游业,提高产业发展档次,扩大二、三产业发展规模,力争二、三产业产值占70%以上。
  3.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竹林栽培规模
  充分调动竹农投入竹业生产的积极性,加快对边远竹山的路网和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置路网密度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竹农整体经营效益;在充分考虑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资源利用与发展可载程度的前提下,扩大白哺鸡竹栽培规模,形成以东和乡为核心,辐射周边乡镇的白哺鸡竹特色产业园区,力争全市白哺鸡竹种植面积在1.5万hm2以上。同时要鼓励工商企业投资白哺鸡竹笋生产,扩大单位种植面积,提高规模经营效益[3]。
  3.4完善市场机制,优化政府服务环境
  加强市场营销力度,各企业及家庭作坊采取联合营销,以联合经营的方式共同组建营销队伍[4],扩大笋竹产品营销范围,以长三角地区为中心,向全国各地辐射;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建立完善的生产及市场机制,不断提高企业在同行的竞争力[5];政府加大笋竹产业扶持力度,优化服务环境,通过笋竹产业协会、产业信息网等形式,为笋竹加工企业提供政策、技术、信息等服务,为白哺鸡竹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4参考文献
  [1] 周正廷,程瑶,胡睦荫,等.丽水市竹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 .竹子研究汇刊,2006,25(2):43-46.
  [2] 童品璋,孟鸿飞.白哺鸡竹早出高效栽培试验[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8,15(3):324-326.
  [3] 黄士洪,谢永水,赖根伟,等.遂昌竹产业发展对策[J].浙江林业科技,2005,25(6):80-82.
  [4] 郑兆飞.闽北竹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世界竹藤通讯,2009,7(4):33-36.
  [5] 李智勇,林德荣.中国竹产业发展现状及及对策[J].中国农村经济,2004(4):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