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生长后期出现急性枯死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郭慧卿 时间:2015-01-02
  2.3水稻小菌核病危害
  菌核病是开封市水稻生长后期的主要病害,一般发病高峰期在9月下旬至水稻成熟,由于土壤中多年菌源的积累,加上后期的适宜条件,导致菌核病发生较重而引起提早枯死。从调查的情况看,枯死田块主要是偏施氮肥,造成水稻贪青晚熟,导致菌核病发病较重而形成的早枯,还有少部分是由于种植易感品种造成的早枯[2]。同时,近年来纹枯病的偏重发生也加剧了后期提早枯黄的发生。
  2.4稻飞虱危害
  开封市稻飞虱一般年份南方虫源的迁入危害高峰期是8月下旬至9月中旬,2006年稻飞虱在开封市重发生,给当地的水稻造成较大的产量损失。2007—2009年经严密监测,广大群众也根据监测信息及时开展防治,没有形成危害。但2007年10月上旬,南方少量虫源随气流进入该市,稻飞虱集中在部分田块危害,形成点片枯死[3],2008、2009年危害较小。
  3防治对策
  3.1农业措施
  3.1.1苗床期。一是苗床选择。要选择排灌方便、土壤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地块。多施腐熟的有机肥和配方施肥,使苗床达到“肥、松、细、软”。二是种子处理。在播种前要进行晒种1~2 d,促进种子内部酶的活动,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三是播种量适宜。按照1 m2苗床播干种100 g左右进行播种。四是苗床管理。合理浇水和追肥,保持苗床湿润生长。在播种前未施壮秧剂的秧田,100 m2秧田用15%多效唑10~12 g,对水6 kg喷洒秧苗,以促进稻苗的健壮生长。
  3.1.2本田期。一是整地时施足底肥,做到有机肥和平衡施肥相结合。二是适时灌水,以满足生理用水为前提,以浅水和湿润灌溉相结合,做到浅水勤灌。三是科学晒田,长势旺、土质烂的早晒、重晒,晒7~10 d;长势差的迟晒、轻晒,晒5~7 d;盐碱地、新开稻田只晾不晒。四是间歇勤灌水,拔节孕穗至抽穗期,保持3~4 cm浅水;在灌浆期要间歇灌溉,干湿交替;成熟收藏前3~5 d断水落干,做到晚断水养老稻,提高稻米品质。
  3.2病害监控
  3.2.1苗床期。要进行苗床消毒,防止稻苗感染立枯病、根腐病等,可用75%敌克松可溶性粉剂7.5~15.0 kg/hm2,或40%五氯硝基苯粉剂15.0~22.5 kg/hm2,加20倍干细土均匀撒在苗床内,混拌于20 cm深表土中。
  3.2.2本田期。加强监测,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田间水层、病害发生情况等适时开展防治,重点是在水稻的拔节至抽穗期,稻田保持浅水3~5 cm,结合防治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用75%敌克松可溶性粉剂15~30 kg/hm2,或40%五氯硝基苯粉剂7.5~22.5 kg/hm2,加20倍干细土均匀撒施于稻田内。
  通过以上措施的管理,成效显著,特别是2008—2009年,示范区水稻基本没有提早枯死的现象发生。
  4参考文献
  [1] 荀根勤,刘根全,丁仁斌.水稻灌浆期青枯病发生原因及预防补救措施[J].中国农技推广,2009,25(1):51-52.
  [2] 李群,徐蕾.水稻菌核病发生为害及其影响因子[J].植保技术与推广,1996,16(5):13-14.
  [3] 陈明学,李光牛,赵华,等.2009年南漳县稻飞虱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J].湖北植保,2010(2):14-15.
  [4] 丁颖,孙颜辉.有机水稻生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