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柴龙树属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喜树碱及类似物的生产综述
作者:潘学武 董妍玲 董玉良 赵小虎
摘要对假柴龙树属植物的生物学特征及产生的主要喜树碱类物质进行了介绍,着重论述了利用臭味假柴龙树产生喜树碱及类似物的研究,并就假柴龙树属植物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作进一步的展望。
关键词假柴龙树属;喜树碱及类似物;植物资源;开发利用
AbstractThe major biological features and active secondary metabolites of Nothapodytes sp. plants were introduced. Production of camptothecin and analogues from the plants of Nothapodytes nimmoniana Graham was discussed in details,and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prospect of Nothapodytes sp. plants were summarized.
Key wordsNothapodytes sp.;camptothecin and analogues;plant resource;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假柴龙树属(Nothapodytes sp.)植物为茶茱萸科(Icacin-aceae)多年生植物,本属7种,主要分布于亚洲南部和东南部一带;我国6种,分布于云南、甘肃、贵州、四川、湖北、湖北、广西、广东和台湾等省[1]。本属植物马比木[Nothapodytes pittosporoides(Oliv.)sleum],全草入药,具有祛风通络、活血止痛的功能,主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小儿惊风及跌打损伤等[2]。除此之外,对于其他种的经济用途描述未见报道。因此,该类植物并没有引起研究者足够的重视。后来在臭味假柴龙树(N. nimmoniana Graham,又名N. foetida(Wight)Sleumer或者Mappia foetida Meirs,台湾地区也叫青脆枝)中,分离出抗癌活性物质喜树碱及9-甲氧基喜树碱[3],这才激发研究者对该属植物的浓厚兴趣。在已发现含有喜树碱的所有种、属植物中,臭味假柴龙树的喜树碱平均含量最高(干重的0.3%)[4]。为此,结合国内外近些年的研究成果,就假柴龙树属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喜树碱及类似物的生产作详细的论述。
1假柴龙树属植物形态学特点
假柴龙树属植物,乔木或灌木,也有木质藤本或多年生草本;叶互生或近对生,全缘;花两性,杂性异株或雌雄异株等多样化,顶生的聚伞花序或伞房花序;萼杯状,5裂;花瓣5,镊合状排列,常两面被毛;雄蕊5,分离,花丝线形,顶端垫状,花药背着;花盘肉质;子房1室,有胚珠2颗倒垂于室顶。核果椭圆形,中果皮肉质,内有种子1颗。代表种有臭味假柴龙树,马比木[1]。
2喜树碱概述
喜树碱(Campothecin)为一种吡咯喹啉类生物碱,是美国科学家从喜树(Campototheca acuminata Decaisne)中首次分离得到的抗肿瘤活性物质[5]。后来的研究证实,喜树碱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内拓扑异构酶I的活性而具抗癌效应的,这种独特的作用机理才真正引起科学家的兴趣[6]。多种药效好、毒副作用小的喜树碱类抗癌新药被筛选出来,其中Irinothecan和Topothecan已于1996年得到美国FDA的批准用于临床[4,7],其他的如9-硝基喜树碱、10-羟基喜树碱、Exatecan、Lurtotecan等处于临床试验的喜树碱类抗肿瘤新药可能在今后几年内陆续上市[7]。所有的喜树碱类药物均以喜树碱为原料而合成,喜树碱类药物全球年销售额约为10亿美元[4]。目前,喜树碱唯一可行的市场来源仍然是从野生植物中提取,主要是喜树(在中国)和臭味假柴龙树(在印度)。因此,野生喜树和臭味假柴龙树植物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分别被两国列为重点保护植物[4,7]。随着临床需求量的急剧增加,可持续获取喜树碱及类似物已成当务之急,利用富含喜树碱及类似物的假柴龙树属植物产生该类物质,是喜树碱药源开发的主攻方向之一[3-4,7-8]。
3假柴龙树属植物产生的主要喜树碱及类似物
自假柴龙树属植物分离鉴定到喜树碱和9-甲氧基喜树碱之后[3],从该属植物分离的其他痕量喜树碱衍生物还有(20S)-18,19-脱氢喜树碱[9]、乙酰喜树碱[10]、9-甲氧基-20-O-乙酰基喜树碱[11]、9-甲氧基-18,19-脱氢喜树碱[12]、5-羟基-喜树碱[12]、5-羟基-9-甲氧基喜树碱[12]等。喜树碱含量可达到植物干重的0.003%~1.559%[4,12],9-甲氧基喜树碱可达到植物干重的0.021%~0.385%[12]。生长在印度的臭味假柴龙树中,不同器官中的喜树碱含量(干重)差异极大,分别为:根皮0.333%~0.775%、茎皮0.236%、根茎0.18%、茎0.14%、叶0.081%[13]。另外,不同植物种间喜树碱含量差异也较大,马比木根中的喜树碱平均含量为0.14%(干重)[14],明显少于臭味假柴龙树[13]。不同地区植物喜树碱含量显著,印度西高止山脉的不同地区臭味假柴龙树,根中喜树碱平均含量从0.88%~2.62%(干重)不等,相差近4倍。另外,不同气候对喜树碱的影响也很明显,在印度西北部农业气候中生长的臭味假柴龙树,根中喜树碱含量仅为0.1%[15]。
4假柴龙树属植物生物技术研究概况
4.1细胞培养
假柴龙树属植物的细胞培养集中在臭味假柴龙树上,最早始于Roja等人的工作,从未成熟胚诱导的愈伤组织中检测到痕量喜树碱和1 μg/g细胞干重的9-甲氧基喜树碱[16]。而从成熟胚诱导的愈伤组织中,产生9.5 μg/g的喜树碱(干重)和痕量9-甲氧基喜树碱[17]。上述愈伤组织中次生物质的含量远低于母本植株。来源于茎的悬浮培养细胞中,喜树碱和9-甲氧基喜树碱含量可达分别到0.035 mg/mL和0.026 mg/mL,按含量计算分别为干重的0.11%和0.08%,较以前的研究有大幅度提高,接近母本植株的水平;研究表明,NAA可以促进2种生物碱的积累,而2,4-D则抑制该类物质的合成[18]。Thengane等[19]着重研究了激素对来源于子叶的愈伤组织的影响,2.26 μmoL/L的2,4-D和2.22 μmoL/L的BA组合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形成,4.53 μmoL/L的2,4-D和2.22 μmoL/L的BA可以使喜树碱含量达到干重的1.3%,而9.05 μmoL/L的2,4-D和4.44 μmoL/L的BA可以使9-甲氧基喜树碱含量达到干重的1.8%。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喜树碱和9-甲氧基喜树碱的含量与细胞生物量的增长成正相关性[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