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辣椒病毒病的病原种类与防控技术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红丽 时间:2015-01-02

  摘要研究分析了陕西线辣椒病毒病的病原种类、侵染传播途径、发病因素、发生症状,总结了线辣椒病毒病无公害综合防控技术,对实现线辣椒栽培优质、高产、安全具有一定的促进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线辣椒;病原种类;侵染传播途径;发病因素;发生症状;防控技术
  
  近年来,随着品种交流范围的扩大、交流速度加快以及耕作制度的限制,辣椒病毒病由原来的次要病害逐渐上升为主要病害,已成为辣椒生产的障碍因素之一,严重影响了辣椒的产量和品质[1]。经调查,线辣椒病毒病在陕西宝鸡地区发生更为普遍,几乎每个种植田块都有不同程度地发生,已成为影响线辣椒增产增收和外贸出口的限制因素。
  
  1线辣椒病毒病病原种类
  
  辣椒病毒病的病原在我国有10多种,有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花叶病毒(TMV)、马铃薯Y病毒(PVY)、烟草蚀纹病毒(TET)、马铃薯X病毒(PVX)、苜蓿花叶病毒(AMV)、蚕豆萎蔫病毒(BBWV)、辣椒轻斑驳病毒(PMMV)、辣椒叶脉斑驳病毒(CVMV)、番茄花叶病毒(TOMV)。其中黄瓜花叶病毒(CMV)又分为重型花叶株系、坏死株系、轻花叶株系及蒂状株系。在辣椒生产上,黄瓜花叶病毒(CMV)是最主要的毒原,可导致辣椒出现花叶、畸形、蕨叶、矮化、叶片枯斑或茎部条斑等症状;其次是烟草花叶病毒(TMV),主要是前期危害,常引起急性坏死枯斑、落叶、顶梢坏死等症状。发生在陕西线辣椒上病毒病的病原主要有7种,包括蚕豆萎蔫病毒(BBWV)、辣椒轻斑驳病毒(PMMV)、黄瓜花叶病毒(CMV)、番茄花叶病毒(TOMV)、烟草花叶病毒(TMV)、马铃薯Y病毒(PVY)和辣椒叶脉斑驳病毒(CVMV)。而以蚕豆萎蔫病毒(BBWV)最为普遍,其次是黄瓜花叶病毒(CMV)、辣椒轻斑驳病毒(PMMV)、辣椒叶脉斑驳病毒(CVMV)。关中西部地区线辣椒6月前病毒病的主要病原为蚕豆萎蔫病毒(BBW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成株期以后主要病原为辣椒轻斑驳病毒(PMMV)、蚕豆萎蔫病毒(BBWV)、黄瓜花叶病毒(CMV)、番茄花叶病毒(TOMV)等,由于受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各年份间主要病原的侵染频率和表现症状都有所不同。
  
  2侵染传播途径
  
  种子带毒、昆虫传播、接触传染是线辣椒病毒病再侵染的主要方式[2]。但是各种病毒传播途径又有差异,辣椒轻斑驳病毒主要以种子传毒,高达29%;黄瓜花叶病毒种子带毒率极低,以杂草、农作物等多种植物为寄主,通过昆虫传播,也可通过土壤传播;烟草花叶病毒可以在干燥的病残枝上存活数10年,也可以种子、土壤带毒传播,起初从辣椒根部的微创伤口侵入植株体内,在叶片和幼嫩组织中进行繁殖,再通过叶片和其他幼嫩组织表面的磨擦由感病植物的汁液传播,重复多次再侵染,形成发病中心向四周蔓延,最后是寄主产生褐色条纹坏死;番茄花叶病毒、蚕豆凋萎病毒则由种子带毒,经过蚜虫多次传播和健株、病株间的接触摩擦传播,造成病毒不同程度的流行。线辣椒病毒一般多为2种或2种以上的病毒复合侵染,6—8月为发病高峰期。
  
  3发病因素
  
  大多数病毒与寄主共生,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有些病毒稀释数倍以后仍可造成侵染,有些病毒可以在寄主上或土壤中存活几十年,多数病毒能侵染十几种作物和蔬菜,因此导致线辣椒病毒病发生较为普遍。一般高温干旱、蚜虫和蓟马等越冬基数大的年份,有利于病毒病的传播和蔓延;另外,与生态环境中初侵染源群体的大小和数量有直接关系,如果侵染源多,遇上高温干旱等不良气候,病毒就易于流行;辣椒田块周围树木、杂草及残枝落叶等病毒寄主都是诱发病毒的根源。据笔者2007年在岐山县马江村调查,有一块线辣椒田前茬是苹果园,周围也是苹果园,这块辣椒田100%发病,辣椒成熟期返青,顶部丛生,结角极少。线辣椒苗龄大小和生长健壮程度与发病也有关,大龄苗和生长健壮的苗发病轻或不发病,小苗、弱苗、高脚苗就易发病或发病重;品种间的差异也很大。
  
  4发生症状
  
  线辣椒病毒病在陕西线辣椒主产区的每个田块均有发生,只是由于年份和地域不同,感染的程度有差异,使其具有普遍性、严重性和易流行的特点。线辣椒病毒一般多为2种或2种以上的病毒复合侵染,辣椒感病后症状复杂,类型多样。同一病毒在辣椒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或不同的环境下,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症状;不同的病毒有时会表现出相同或相似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症状:一是小叶型变细小。心叶皱缩变形,凹凸不平,严重时出现蕨叶,有时与出现药害时的症状相似。二是花叶型。叶面出现深绿和浅绿的条状纹。三是蚀纹型。沿叶脉出现界限有不明显、大小形状不规则的密集小斑点。四是黄化型。叶色变淡,呈淡黄绿色。五是明脉型。叶片的主脉或部分侧脉色变淡,呈半透明状。六是斑驳型。叶片上绿色和浅绿色相间,无规则界限不明显的泡斑。七是卷叶型。叶片沿主脉向上卷,严重时成筒状,和蚜虫危害所产生的叶片卷曲是相反的,蚜虫危害叶片是向下卷曲。八是丛生型。辣椒后期顶部出现返青丛生,茎杆比健株粗,不结角或结角极少,且辣角缩短弯曲,颜色淡,肉质薄,品质降低。
  
  5防控技术
  
  5.1选用抗病品种,培育无病适龄壮苗
  线辣椒品种间抗性差异显著,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当地栽培的早熟、高产、抗病性好的品种[2]。一般早熟品种比晚熟品种抗病。根据生产实践,线辣椒新品种陕椒2001和陕研168及981等新品种抗逆性强。线辣椒种子能带多种病原菌,播前把种子在太阳光下曝晒1~2 d,再放在15~20 ℃的清水中浸15~20 min,除去瘪籽后,用1%的硫酸铜溶液或0.1%的过氧乙酸水溶液浸种15 min,清洗后再放入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10 min,捞出后用清水反复冲洗5~6次进行播种[3-4]。可根据情况进行催芽,一般适期播种的种子不催芽,因为春季气温变化比较大,催芽的种子若遇冷空气,会受冻而影响发芽,若错过了适宜播种期,可以进行催芽。可用25%的甲霜灵和70%的代森锰锌(8∶2)混合6~8 g/m2,与500 g细土拌成药土,1/3撒在苗床中,2/3撒种子上面。再用90%的晶体敌百虫1 000倍液喷洒苗床,用地膜覆盖1~2 d,可有效杀死地下害虫。落水划格等距点播,苗床铺好营养土和药土后,及时灌2次水,灌饱灌透,以满足苗期生长所需的水分。第1次灌满苗床,待1~2 d后再灌1次,水落后把苗床划分成6.5~7.0 cm的方格,每方格分开点2~3粒种子,最好是晴天的上午播种。点好后撒药土,再覆1层1 cm厚的营养土,不可太厚,也不可太薄,太厚则辣椒种在出苗过程中幼茎生长快,养分消耗大,苗势弱;太薄,易使子叶带帽,烧籽烧苗。适期点播,双膜覆盖。一般3月5—15日播种,即在0~10 cm土壤温度7 d稳定在12 ℃左右时播种,以苗龄60~65 d为宜。播种后,在苗床上面覆1层薄膜,以加快出苗,再搭建拱棚覆膜。控制温度,适当追肥。当幼苗露芽50%左右时,从一端扯去地膜,并开始通风,白天床温控制在25~28 ℃,夜间20 ℃,苗出齐后进一步加大通风,白天维持在20~25 ℃,夜间15~17 ℃,通风口一定要错开,切忌对开,还要不断变换通风口的位置,先小后大。定植前7~10 d,逐步加大通风量,直至全部揭膜,进行炼苗。在辣苗十字期进行间苗,即第1~2片真叶出现时除去多余的苗。间苗工作应在晴天的中午、叶片上的露水蒸发后进行,以减少病害传播。对长势弱的苗床要进行追肥,用尿素或三元复合肥10~30 g/m2,于晴天中午露水干后撒施,施完后用竹棍扫动叶片,使粘在叶片上的肥料落地,以免烧伤叶片,也可以用0.5%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肥。施肥后要根据墒情洒水或灌水。移栽前2 d,给苗床轻灌1次起嫁水。线辣椒壮苗的形态特征是:植株生长健壮,苗高20 cm左右,茎粗节短,12~13片真叶,叶色浓绿,根系发达、色白、须根多、无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