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魁杨梅栽培技术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郑云 胡海强 胡晓鹏 时间:2015-01-02
  摘要介绍了东魁杨梅的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园地选择、栽植、培土施肥、整形修剪、控梢促花、疏花疏果、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东魁杨梅;栽植;整形修剪;疏花疏果
  
  东魁杨梅,原产于浙江黄岩,因果特大而著称。果实不正圆形,单果重20~25 g,果色紫红,肉柱较粗,可溶性固形物13.5%,其糖含量为10.5%,果汁含量为74%,而酸含量仅为1.35%,远远优于其他杨梅,素有“杨梅王”之称。一般5~6年开始结果,10年进入盛果期,一般株产50~100 kg,高的达200 kg以上,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栽培管理容易,较耐寒,在砾石山地上栽培管理粗放,仍能连年丰产。投资少,无风险,加之东魁杨梅市场需求量大(还能远销东南亚),价格高,其经济价值非常可观[1-2]。鹤盛乡栽培了约133.33 hm2东魁杨梅,价格26元/kg,其经济效益非常明显。栽培东魁杨梅,对开发山区资源、绿化荒山、保持水土、促进旅游、增加山区经济收入具有积极意义。现将东魁杨梅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园地选择
  
  东魁杨梅和其他杨梅一样,适应性强,树冠大,根系分布广,不论是山区或半山区、朝阳山或朝阴山,凡是有树木柴草的山坡均可种植。杨梅为喜阴果树,一般阴山面比阳山面种植好。因此,栽植时应选北坡较阴凉潮湿、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排水良好、呈微酸性的砂质黄壤土或砂质红壤土为好。
  
  2栽植
  
  一般以土地解冻以后、春梢未发之前、惊蛰前后栽植为宜。移植时最好选择无风的阴天或细雨绵绵的天气进行。根据当地农民习惯,一般不进行开园定植,大多数是以鱼鳞坑或小土坪栽植,这样花工少、方法简便、成活率高。定植穴挖成半圆形,定植点上坡1/2不挖,只削去柴草,深度40~50 cm。因东魁杨梅发根率强,砧木的根部随着树龄长大会自然枯死,以后靠接穗附近部位发出的侧根取代于砧木的根,深种是提高杨梅成活率的关键。最好以苗木接口上部5~10 cm处与地面相平,定植点紧贴穴内上坡,用细泥土护根,扶正苗木,舒展根系,压实,然后可浇入少量的人粪尿,施入少量的磷肥或灰肥,亦可培土覆盖,也可在根基安放大块石,也可用柴草等覆盖进行遮荫处理,以防旱保湿,提高成活率。旱季要求浇水1~2次,待幼苗成活以后,随着树冠扩大逐年进行深翻。东魁杨梅雌雄异株,在没有杨梅的地方,应配置1%的授粉树,促进传花授粉,提高产量。栽375株/hm2左右,栽植应选健壮无病、枝叶茂盛的苗木,最好边起苗边栽植。如到外地购苗,应打泥浆与包扎,途中不能重压,时间不宜过长,运到立即分株假植,抓紧栽植。挖定植穴,穴内预先施足腐熟厩肥加焦泥灰或饼肥作基肥[3-4]。
  
  3培土施肥
  
  杨梅根系较浅,土壤易被雨水冲刷,管理上常结合施肥进行培土、覆草,施肥方法采用逐年挖穴深施、少量多餐施肥法,以有机肥为主,其次钾肥,控制磷肥,培养地力,促进根系生长。栏肥、饼肥、焦泥灰是杨梅的特效肥料,多施这可促使幼树快速生长,投产果园能使杨梅结果多、果形大、含糖量高、风味好,确保稳产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