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加大再生稻蓄留面积的必要性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谢勇 李万明 杨肖峰 时间:2015-01-02
  摘要从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入手,阐述了水稻生产在粮食安全中所占的地位及重要性,就目前水稻产量一直徘徊不前的现状进行了简明的分析,并从再生稻所蕴藏的巨大潜力和发展条件来说明着力加大再生稻蓄留面积、加强发展再生稻的必要性。
  关键词再生稻;蓄留面积;必要性
  
  再生稻即利用头季稻收割后稻桩上的腋芽萌发成稻穗,再长一季,应作为一种资源节约型稻作制度。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稻谷品质和增加粮食总量,具备省种、省工、米质好,并且增产、增效、潜力大等特点[1-4]。因此,增加再生稻蓄留面积,对于提高产水稻产量,实现增粮、增效和确保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
  
  1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
  
  由于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粮食生产,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水稻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约占粮食总产量的40%,不仅担负着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重任,还肩负实现种粮增效、稻农增收和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使命。就目前发展趋势看,在需求方面,由于人口增加耕地减少,城镇化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粮食需求势必将呈持续性、刚性、不可逆地增长;然而,近年我国水稻产量基本在6 300 kg/hm2左右徘徊,如若按照丰产年2007年的稻谷总产与2015年稻米预测消费量相比较,将存在900万t左右的缺口,粮食供求关系将会偏紧,粮食安全问题形势严峻。
  
  2水稻生产在整个粮食生产中至关重要
  
  水稻的季节性强、生长周期长,在自然与社会双重性的影响下,水稻生产受多重因素的制约,产量一直徘徊不前。一是农户种粮的积极性下降。虽然国家不断出台一些加大农业投入和增加农业补贴等惠农政策,然而由于粮价的偏低、农村劳动力的紧俏、机械化程度低以及农资价格的不断攀升等原因,农民仍然难以从种粮中获得较大收益,种粮积极性难以提高,这也导致农户在水稻生产上的投入减少,杂交水稻高产品种的配套技术难以实施,高产品种的潜力很难得到发挥。二是人增地减的矛盾难以缓解。我国人口自然增长一直处于5‰以上的一个高增长率的情况,人口的不断增加,将持续加大对粮食的需求。然而,由于各地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农田又被各类开发区和道路建设占用。农村劳动力少,种稻比较效益低,导致人为抛荒;缺水、洪灾、塌陷等自然条件造成的抛荒,使耕地不断减少。三是地球环境的变化影响突出。由于气候异常,干旱、高温、洪涝等气象灾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逐年加重。在2009年冬至2010年春全国发生历史罕见的重大干旱,农作物受旱面积一度达到1 066.67万hm2左右,这将直接影响全国粮食产量。可见,要夺取全年粮食总产目标,水稻作为主要粮食作物,担子会更重。然而,近来的气候状况对水稻生产影响难以预料,如果后期积极发展再生稻,着力加大再生稻蓄留面积,将对实现全年目标起至关重要的作用。